英國古諺說:「真相是時間的女兒。」
我時常延伸,作為警惕——寧願以真相受苦,也不以謊言為精神鴉片。
誰不軟弱
前幾天意外得知 IHOP(國際禱告殿)的創辦人 Mike Bickle 陷入性指控。大意是他曾經染指的對象,當時是14歲的未成年少女。
人數不只一人,次數當然也不只一次。
其實不只畢麥可,其他也曾經對異性透過服事、發預言,順便「毛手毛腳」的教會高層,也一起被司法單位列入調查對象。
嗯,老樣子。不意外,跟他相關的組織、機構,一聽聞,疾速與他切割。
一貫的「基督徒公關文化」:你行,你就是神的子民;你一不行,你就只是你自己。
「你們開心就好。」我一向這麼說。
回想以前聽過那些偉大教會的主任牧師:南韓趙鏞基、新加坡康希,幾乎最後留給我的印象,也都是深陷在奉獻金流交代不明的醜聞上。然後因著失信、貪污罪,去自己國家的監獄坐牢,一個出獄後已經過世,另一個幾年前服完刑期,回到教會。
不論是用錢滾錢,滾出更多資金,為教會開創的「投資新標的」製造名目,還是用特殊手法五鬼搬運,讓自己的生活有感品質提升,我只是無法忘記,當時新加坡檢調單位嘖嘖稱奇,指出康希牧師「用舊錢滾出新錢」的方式,「背後勢必經過高人指點」。因為玩法高度專業,一介草民永遠不可能想到。
他們都是「懂玩」的人。至少比你懂。
若說怎麼用最高效率賺到最多錢是種「令人驕傲的技能」,也許對某些全職傳道人而言,這種評價是一大恭維。
而那段牧師出事的時間,儘管已公開認罪與道歉,還是有大批會眾離開了他們所處的教會。
也許,最終極的愛
去年得知,小時候曾經關注的創作人 Marty Sampson 離開了 Hillsong 教會。
也許現在年輕的基督徒已經不知道這位何許人也,但 Marty Sampson 曾經是全球基督教音樂世界頗有威望的敬拜主領,擅長寫中版的木吉他歌。
在當代這個樂團編制近乎完全捨棄木吉他的時代,他筆下的許多創作,那些旋律,那些朗朗上口的的 groove,現在回頭看,已屬那個時代的絕響。
我不知道 Marty 離開教會的背後原因,但細查那份簡要的個人聲明,只是淡淡帶過:他覺得基督教不過就是眾多的宗教之一。
下筆很輕,看起來訴諸個人歸因。語氣婉和。
很多基督徒名人、作家、牧師,在他的那篇聲明下方,回什麼「深表遺憾」之類的話。也不難見到一些護教團隊趕忙跑出來解釋,提醒年輕人「基要真理要堅固喔」。
我就這樣看著一個個倉皇無措的大人,以信仰之名,給建言、提意見。
那種情緒有點怪——像是很用力告訴你「這樣是不好的」,又彷彿畏懼有人也想如法炮製。
後來我拼湊出手上的拼圖,對齊幾個稍微相互重疊的時間軸,得出了自己的推測。
Marty 離開的理由,可能比想像中糟。比想像中更無法挽回。
原來在那段時期,另個時空,有一群調查報導的製片團隊,用長篇幅的紀錄片影集,外加利害關係人、知情者、參與者,用各種證據,做出了一場場極為扎實的重磅訪談——揭露 Hillsong 創辦人、核心高層背後做過的髒事。
這部紀錄片,現在 Apple TV、Disney+ 都有。
我的重點不是放在「會友看了沒」。而是:會友看了之後該如何消化,接下來繼續面對同一群人?
沒有辦法給出明確答案。因為一想到自己如果是那邊的會友,就感到痛苦萬分。
Hillsong 雖然是間教會,但運作起來非常像企業——透過大量簽訂保密協定,阻止你對外發言、談論教會。
因此,得知內部高層發生性醜聞、貪污、失信、詐欺,還不是令我震驚的。最不堪的,是紀錄片所談到的:教會在事情爆出來後,如何妨礙、干預澳洲政府檢調單位介入調查的過程。
踢爆牧師如何「玩錢」的人,是拒絕再繼續捏造真相的教會會計——沒人比他們更懂這個組織所有的金流,因為都是他們經手的。
而這群嘗試對檢調單位提供真相的勇士,在過程中,不只一次碰到許多內部柔中帶刺的「善意」,被指責「竟然有人要毀掉這間最美麗的教會」。
是的,就是我們說的情緒勒索。如果待過教會,你應該對這類伎倆再熟悉不過。
那些以信仰之名、以愛之名、以饒恕之名的云云。你我一定見過這些手段——只是他們換成用英文講而已。
透過這些人的陳述,如果你是年幼時曾經幻想去拜訪 Hillsong,甚至在 Hillsong 服事、受教育的世代,看完紀錄片可能會在螢幕前原地崩跪。
夢碎。資訊量過於龐大。是吧?
若說,真正傷很重的人,最大的溫柔,是為你守護真相直到最後一刻。我猜 Marty 如果全盤知情,他已經盡力了。
為你所愛的一群人,為你最不忍心傷害的一群人,一個信徒最終極的愛,若必須完全展現出來,或許就是這個樣子。
因為直到紀錄片上架,我才真的知道 Hillsong 那些聲名遠播的牧師背後的事發經過。而不是從 Marty 的嘴爆料。
他日後也沒有用這件事來賺流量。儘管他隨時都保有這樣反擊、自清的道德大旗,但他從未這樣做。
他就只是靜靜地收拾好自己的琴箱,一個人離去。沒有多說一句。他沒有補刀,也沒有爭論。
那篇動態只是淡淡地說:他離開 Hillsong,也離開這個信仰了。
我知情時反應不過來。直等到那部上串流的紀錄片後,很多懸在我心頭上的疑問,才終於想透。
不確定 Marty 是不是因為知曉這件事情而選擇離開,但他永遠不會,也不必回答任何人。
或許,這是愛的另一種模樣。
因為你曾經愛得很深,所以你知道自己其實比誰都脆弱。
以前中文世界特別喜歡翻譯屬靈書籍作家 Joshua Harris 講愛情、界線、婚姻的書,如今,他也是已經離開這個信仰的人了。
Marty 發出聲明的時間,和 Joshua 非常接近。前後有沒有誰影響誰,不得而知。
前幾天正好愚人節,看到河道不少人在那邊假結婚、假離婚、假告白成功或是假懷孕。
看他們見到有人上當,笑得合不攏嘴。說實話,我從來不敢玩這種遊戲。
因為我知道一個事實:最終你會成功騙到的,都是真心願意相信你的人。
換個角度來說,離開教會這種事情,也是。
出走的人
以前待在教會,會聽見他們給這種「出走」的族群,冠上一種稱號叫「冷淡退後」。
卻很少聽見他們對這些族群的決定,有太深刻的自省、懺悔。
你有沒有想過一件事,如果你這種人(原形原貌不更動),直接用傳送門送去天堂,從此以後,所謂的天堂,對他人來說,你覺得會是個「值得嚮往的好地方」嗎?
再講句大白話:你這個人,究竟是讓其他人更想認識神?還是寧願遠離神?
請在內心誠實回答自己。
「不管啦。反正他們冷淡退後。那是他們自己選擇的墮落之路。講完了。句點。」聽見有人這麼反擊。
我想說,透過反轉信仰,炙熱如鐵烙的背叛,你真正能重傷到的,是那些曾經真心願意為你赴湯蹈火,深愛過你的人。
那將是一個永遠無法消抹的印記。
我常覺得愛與恨,本質是同一件事情。你對於不愛的人,從來不會有任何反應;而你還會恨,還會感到憤怒的,應該曾經付出過真心——不論現在是否願意承認。
榮格曾說:「寧願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也不要成為一個完美的人。」
也許,那些出走的人,圖的還真不是你以為的天堂,而只是「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的權利與渴望。
我相信每一次事件的爆發當下,內部教會的弟兄姊妹也許群情激憤,說要為牧者守望禱告:
「這一定是邪惡的靈在攪亂、分化教會,我們要挺牧師 blahblahblah。」
那些熱情、忠貞與堅信,我懂。甚至,我也曾經擁有。
真理這種東西,究竟會不會越辯越明?我有時候還是持保留態度。
因為前提要看你是誰,還有,你講完後,步伐要踏向哪裡。
講得更赤裸點,你以為自己在提點大家未來如何有效防守,但別人覺得你在對內發動進攻。
有些邏輯與修辭,當你鼓足勇氣展開對話,會開始驚嘆人類使用語言——這種工具的高明與奧義:
你跟他談自律自重,他跟你談牧師「只是凡人」;
你跟他談這起事情涉嫌違法,他跟你談「靜默、等候、禱告與饒恕」;
你跟他談檢調單位要求接觸涉案人,他乾脆把門用力掩上,拚命以體重壓制,阻止調查人員破門,向你怒吼:「不要定睛在人身上,要定睛在神身上!!!!!」
你還正想著「OK,或許一切只是無效溝通」,索性準備轉身走,他冷不防在你背後射出一句:「不要只會批評,想想自己過去為教會奉獻了多少。」
你的背影,定格。世界嘎然靜止。
沒有真正走出教會高牆過的人,遠遠不知道外面世界有多大。
當然也更無法理解,每個週末,每個人都擁有這麼多賺錢選擇、朋友聚會邀約,為何要陪你待在那棟建築一整天,連最後僅存的理想、尊嚴,也一起拉去陪葬,究竟是多難堪的滋味。
每一次見面,每一次見到這群人擺上,你有多珍惜?
你有沒有想過,他們是隨時可以離開的,只是此刻卻選擇留在你身邊?
人生裡,沒有這麼多理所當然,也沒有這麼多不求回報。最底線,是他們覺得與你走在一起——生活有意義。
而在意義消失的那一刻,這些面孔也會消失。
某些人,看到未成年小女孩就想碰,看到小男孩也想摸,其實都一個樣——
吃定你們終究會原諒。也必須原諒。
「不然勒,你還想怎樣?」
隨著年歲成長,想通這整套邏輯後,扭頭送上一個優雅的微笑,揮揮手,踏出門,決定從此結束遊戲。
邁開步伐,一片靜寂。你回頭,突然驚覺:你走得出去,而他們離不開。
—
影像來源:Pixabay
1 comment
謝謝你智元,你的這篇文幫助我在服事困境上有了方向。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