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愛爾麗跨聯盟邀請賽 賽後心得:政大雄鷹——以培訓作為一種志業

by 柯智元
跨聯盟邀請賽



在上個禮拜結束的邀請賽封王之後,看到網友蜂擁而至討論政大雄鷹。許多觀眾普遍對於一支學生隊竟然五連勝,短短一週內,屢次大比分攻剋幾支國內的職業隊與半職業隊,感到不可置信。但一個觀察政大雄鷹多年,有保持定時追蹤、看球習慣的人,應該不會對這樣的結果感到意外。


見聞網路上不少似是而非的言論、猜測,夜深人靜,想一想,覺得不如提供一些自己的貼身觀察,供大家做參考,也可以對這支球隊有更多面向的認識。


解讀跨聯盟邀請賽:「拿掉論」的風險


在政大奪得跨聯盟賽事冠軍後,網絡上充斥著各種「拿掉論」。這些評論通常是說,如果拿掉某個特定球員,政大就沒戲了。然而,這樣的邏輯是非常有問題的。這相當於說,身為職業隊,你的眼中,只要沒有這位「造成麻煩」的學生球員,你的團隊就運作良好。事實卻是,場上其他位置也存在問題,無論是本土一號到四號,攻防上都出現了明顯的漏洞。


正因如此,在五場比賽後,政大雄鷹的平均勝分高達26.6分,幾乎每場比賽第四節開始前,懸念所剩無幾。這恰恰說明了雄鷹打團隊籃球的整體實力,遠大於這群職業隊,而不僅僅依賴於某一個特定球員。

不管成人隊的心態是想要當成友誼賽、純練習,還是正式的磨合,身為球迷,一球一球細看比賽內容,總是會有自己的心得。

走筆至此,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14年前從政大廣電畢業的校友。過去一週,全勤在現場觀賞了這五場比賽,親眼見證了政大雄鷹如何贏得每一場勝利。對我來說,單獨關注某一位球員是不夠的,因為每位球員都有其獨特的價值。政大的教練團經過精心培訓,讓每位球員都能發揮出最大的潛能。因此,對我來說,談論「拿掉誰」實際上是一種不夠成熟的想法。

「拿掉某某某,看你還能不能打」其實就是「拿掉論」最基本的句法結構。

只要「拿掉誰」看政大還能不能對付職業隊,這種假設,對我而言是稍嫌蒼白無力的。那個某某某,現在名字可以放游艾喆、莫巴耶,但以後這個名單會越來越長。因為雄鷹的教練團花很多時間與心力,逐漸找到了每一位球員最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所以這群運動員過了一個暑假,有感升級。包括這幾場賽事大放異彩的宋昕澔、莊朝勝,還有過去經常默默扮演球隊綠葉的鍾理翔。

只要你的態度是對的,只要你沒有放棄自己,只要你想變得更好,政大教練團會竭盡所能幫助你。就我所知,他們從來不放棄任何一位孩子。

其實這些年下來,這種「拿掉東拿掉西」後「看政大要怎麼打」的想像文,確實不少。

有時候也想直說,如果看倌們糾結的地方是在外籍生,那也很簡單,不如請臺藝大拿掉阿拉薩,世新大學也拿掉伊波卡,想要歡樂全本土,那就全聯盟一起來歡樂五虎。既然大眾這麼期待一場全本土十人對打,那就明訂規則,從此全國各校,停止外籍生招募,來達成大家這麼純粹、原始的夢想。

現階段,按照大專體總的規定,外籍生既然可以招募,等於是各憑本事。每支球隊休季期間,都可以派人去各地觀看賽事,接觸、談話、尋覓適合自己球隊的外籍生。是否招募,端看球隊制服組的判斷與遠見。進入思考期的那幾個月,甚至有時候只能倚賴短短幾天的細微觀察,預測這個孩子會在你的大學體系裡扮演怎樣的角色。四年後,是成是敗,公開放在球場,供眾人檢視。

雄鷹的教練陳子威、范耿祥,從創隊以來調教出了好用的內線球員,比如已經畢業的聶歐瑪、丁恩迪,身為校友,我依然記得他們剛開始起步,初到政大時的稚嫩模樣。現在他們都已經是在職業賽場上的成員了。

若UBA、跨聯盟賽事,完全不考慮外籍生,講明「限用本土球員」,我相信政大雄鷹也會派出全本土球員來跟職業隊打。怕的只是若這樣下來成人隊還是輸,那就要再另找理由了。所以,對於這種「打你一下然後退兩步」的假設遊戲,說實話我是感到極為疲累的。


觀眾看你被人家打爆了,首要在意的,竟然不是自己的養成、招募方式比起這支學生球隊,還有哪些問題應該改進,而是反覆主張「拿掉那個誰誰誰,我就看他們要怎麼贏」,不覺得有趣嗎?如果說球季前的邀請賽,是協助你提早發現自己的問題,啊破洞已經這麼大了,還沒看到嗎?

既然鄉民們討論的焦點,在我看來始終沒有搔到癢處,不如打開天窗說亮話吧。

這種「拿掉論」,在我看來,被提及是一種榮譽,只是仍美中不足。身為長期觀察這支球隊的人,我最疑惑的是,很多鄉民想過「拿掉莫巴耶」,卻怎麼從來沒有一個人提到「拿掉教練團」?

對,你沒看錯。我說的就是整個政大雄鷹的教練團。


什麼意思?

在我看來,球隊創隊人姜豐年學長籌組的這個教練團,是政大雄鷹今天之所以如此有高度競爭力的關鍵。如果沒有這樣的教練團,要達成三連霸,絕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2023年拍攝日收工照,由左至右,中間身著黑色隊服為政大雄鷹教練團:陳子威、范耿祥、孫秉宏



這群教練團成員,大多選擇默默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妄言,不貪功,面對外界質疑,也從來不為自己辯解。就是把自己當成一種肥料,在澆花的時候,讓自己身體蘊含的養分,默默進到這座球隊的土壤,讓種植在這裡的孩子們,開出茂盛的花朵。其餘外界的酸諷、挑釁,他們可以完全忽略不理。

今年,我因為拍攝紀錄片,特別幸運,經歷了一個外人不知道的小故事。

當時與我接洽的是孫秉宏老師,也就是政大雄鷹的球隊總監 Stanley。當時有點訝異,我和他差不多同年紀,但他的抗壓性與談吐氣質,都讓我印象深刻。好幾次,我們需要更動見面、錄影的時間,因此,我經常是在晚上十點以後才接到他的回電,那時候他剛離開校園,準備開車回家,在車上才終於有時間跟我通話。

我發現,他的全人全心,徹底奉獻給了這支球隊。如果有哪一個孩子對於未來有些困惑想要找他談話,或是在課業、感情上遇到了挫敗,他經常會扮演類似保姆的角色,陪球員深談。由於這支球隊的組成,來自世界各地,他有時候需要轉換語言,甚至是延後下班時間。我沒有見過他動怒,包括在比數極為接近的比賽。


仔細觀察,UBA球季中,高張力的賽事中,場上對球員破口大罵的總教練比比皆是,但我不曾看過子威教練或耿祥教練這樣做。他們會拉著準備換下場球員的手,低聲提醒剛剛沒做好的細節,然後再讓球員慢慢走回板凳席。這個最初令人好奇的細微動作,讓我真實體會到政大雄鷹的教練團,與其他UBA強權不一樣。

我發現,每一個政大雄鷹的球員,在教練團心中是同等重要的。他們很清楚,當球員的父母親手將這位愛打球的孩子託付給政大雄鷹,他們承諾扛下的是怎樣的責任。像孫老師這樣情願付出的人,充滿在整個教練團。與他們相處的拍攝時期,確實帶給了我這種感覺。


外校人談論到政大雄鷹,很多最粗暴的結論就是「只要有錢我們也行」。但在我的觀察,問題遠遠不只錢,臺清交成這些升學型學府,難道還缺財富自由、聲名遠播的傑出校友嗎?你以為有錢就會換到一切,但我覺得有沒有心,才是在深水區主宰你能不能挺過去的氧氣瓶。


最殘忍的問題,也許是這個:好,你現在有錢了。對這份理想無怨無悔,完全奉獻自己的教練團,你的口袋名單有誰?



你說你找得到,我更好奇,那,他們本人有意願嗎?真找到了,會待多久?能熬得過戰績低迷的時日嗎?



這種不論高山低谷,始終與你並肩的隊友,在茫茫人海中,你有把握找到幾個?因為幾乎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放,只要掉鍊,你好不容易建立的養成宇宙,就會被現實無情淘汰。



2023 UBA冠軍
政大雄鷹
2023 UBA冠軍




政大雄鷹這支球隊的教練團,從上到下都是一群了不起的人:扛起內政的體育室主任王清欉,主責球隊管理的侯碩,幫球員開出重訓菜單的訓練師王昱中,到賽前四處奔走,幫球員貼紮、按摩的運動防護師廖期新,場上球迷比較容易看見的助理教練范耿祥與總教練陳子威,這整支幕後團隊的分工運作是如此細膩,有時候我甚至懷疑,在漫長的球季(現在連休季行程都很緊湊)這些教練團的家人,能被分配到多少時間。

一支球隊的成功,很多人只會假設是某一個明星,或是某幾個關鍵賽事特別跳出來的角色球員。

而我知道,一屆又一屆的政大雄鷹,球員需要面臨異動,有的畢業準備接軌職業舞台,有的剛加入,甚至連中文都完全不會說,出生到現在第一次離開家,去到那麼遠的地方。如果這支球隊想要長期處於高競爭力的狀態,並且同時在士氣凝聚、磨合這些事情上做得滴水不漏,鄉民們的「拿掉論」,最該提卻從來沒提過的,我以為,正是教練團。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我覺得這才是其他球隊,真正該自問的事情。

一支球隊要能夠成功,需要在非常多細小的環節儘量把事情做對。能夠拿下一場勝利,其實是許多這種細微小成功的大集合。


​做出一個決定,你看多遠?



政大雄鷹跟其他職業隊,差別在哪裡?


打完跨聯盟賽事,我覺得這個落差取決於「對於時間感的認知有巨大鴻溝」。


雄鷹的決策模式,想的經常是十年、二十年。從每一年新人的招募,日常培養、阻抗訓練,每一次的賽前伸展、賽後恢復,直到畢業後的職業接軌,教練團考慮的管理範圍,需要做到極度細緻。我看他們是押上身家,all in 的態度在付出自己。


硬核又老派,但是很浪漫。


反觀,我們在UBA不難看到只有一季行情的學校。比如前一季打入四強的萬能科大,兩位看板球星投入選秀後,上季預賽後無力招架,瞬間跌回二級重來。


這一季或許也即將見證直接組出五位外籍生先發的虎尾科大。但能走多遠?那群孩子會在賽場上待多久?每一年該如何有效維持進步?相信時間會給出最真切的答案。


來到國內職業賽場,上個球季,想趁熱靠魔獸狠撈一筆的T1雲豹隊,則是最佳案例。


我曾經去過雲豹現場,也懷疑這種「一位NBA球星搭配一群沒有明確發展目標的球員」的建隊模式,最後是要打什麼?魔獸走了,下一季要怎麼做?


對球團來說,可能以上的問題都不一定重要,只要這一季票被搶完就好。一堆球隊都是這樣:每一季只要想這一季,不用想五年,想十年,想二十年。那太遠。說自己習慣「活在當下」是最好聽又不失顏面的講法。


最可怕的是,有些好聽話講久了,竟然連自己都信了。


我只知道,如果決策圈滿腦子只會炒短線,沒有要長期用心耕耘文化建設,是很難撐過經營困境的。


政大雄鷹從2017年創立,直到2023大家才發現他們的實力已經輾壓不少國內職業球隊。我相信,也許球隊創辦人姜學長的心中,早就知道有這一天了。


換句話說,或許是:政大雄鷹已經贏很久了,只是上週五晚上才頒獎。





p.s 1 上方照片是今年畢業挑戰CBA的林彥廷,我們的紀錄片團隊今年五月去到他、林勵、艾喆、昕澔的宿舍房間拍攝這群學生運動員的日常生活。

p.s 2 都講到這裡了,乾脆順便宣傳一下,上方提到今年拍攝的這支關於政大雄鷹的紀錄短片,預計會在年底左右完剪。希望屆時大家有機會更認識這群學生運動員,還有這支讓校友們引以為榮的球隊。



補個子威教練的訪問,有提到一些跨聯盟賽後的心得:


封面圖片來自 國立政治大學FB

平面攝影:柯智元


部落格相關閱讀:

2021 UBA冠軍——政治大學:四年有成

2022 UBA冠軍——政治大學:最想到達的地方

2023 UBA冠軍——政治大學:應許之地

2024 UBA冠軍——政治大學:每當我想起你

0 comment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