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 2017 日記(原篇名:點與點的連結)】
前天晚上,意外翻到大學時的成績單,身為已經過完32歲生日的人,是一種很獨特的體驗。
突然有點難精確描述是什麼樣的情緒。
我記得,會印出這份成績單,其實是要處理一些專案的申請過程中,不小心多印的。
那時心裡很幹,只好摸摸鼻子放進背包帶回家。
當時在行政中心的全自動事務機,光是學生輸入學號要印出一份成績單,就得收費20元,想一想對於成天要申請各種活動、專案,卻沒有收入的窮學生,長期累積起來真的就是一筆錢。
我的資料夾收了一大堆有的沒的實體文件,因為覺得都是花錢印出來的。現在有些東西翻到,壓根忘了當時是要幹什麼用的。(這種東西我留了一堆,畢竟是花錢買的,捨不得丟)
說來也奇怪,如果沒有那場意外,就不會有這張紙存留。現在應該也想不起來最後那一年自己是怎麼度過的。
有些講義、筆記,泛黃了,隨著成績單,整齊疊放在一個寫著「大學時期」的資料夾,藏在書櫃一隅。
最後一年,申請去新加坡當交換學生,而這是離開政大以前最後一個學年的成績單。
大四貓空人
印象之所以如此深刻,就是因為在這一年所認識的,影響我很深的力昕,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後決定申請英國傳播研究碩士班,他百忙之中幫我寫推薦信。
這年選到的通識課,另一位教授上課的風格很偏向蘇格拉底。記得他每次上課會固定介紹一本書,最後學生需要在期末選其中一本自己有完整讀完的書,交出一份報告。
我當時選的那本叫作《棋王樹王孩子王》。長大以後發現這本在知識份子圈是重量級談資。那時只是傻傻的,站在書店翻一翻覺得很好看,就買下來回到書房全部翻完了,現在還放在書櫃。
另一門劇本寫作課細磨出來的成品,後來去投比賽,過程中寫出興趣,畢業後還真的有段時間去深究編劇這一行是如何運作,也影響後來變得更喜歡看電影。因為這段時間的耕耘,讓我真正從原本配樂者的角度,得以跨領域到劇本撰寫。包含之後思考如何詮釋、敘事、剪接,這件事也對今天的工作有很深的啟發。
有時就像賈伯斯說的,當下不知道怎麼回事,但是許多點連在一起,你才成為了今天的自己。
人生有時候就是莫名奇妙。
對,真的就是各種莫名其妙,累積而成。
想到2017年因為有好心教授願意收留,因而有幸回到校園去聽第三類組的課。不知道自己完全零基礎,能不能聽懂。
誠實說,高一唸完後就沒有再碰過化學、生物,寫筆記的過程,應該會很挫折。
小時候做著不會的事,總是想著長大的自己會有熟稔的一天,脫離這種很廢、很無力的自覺。年歲漸長,偶然的無所適從,卻能給我一種錯覺,彷彿青春可以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