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某些族群的素來言行,只想提醒下面這些話:
想成為怎樣的人,總是自己的事。
想要達到的目標,就是督促自己努力做到。
無法成為的人,倒也不用使喚別人修正、調整,來變成那樣的人,替你圓夢。
對於任何結果,可以心有不甘,但別忘了自己看到的,不一定是事件的全貌。
可別得意洋洋跑去四處跟別人說自己看到了曙光。
然後才發現原來那是夕陽。
百靈果
沒有沈重的包袱,也非科班出身的他們,從來不定位自己是什麼專業新聞評論家。他們在六年前,就是兩位希望引起大家關注國際新聞的創作者,這一路,不斷嘗試更換的只是載體,不變的是初心。
遇到外人酸言酸語,或是莫名的批鬥攻擊,仍在創業的 Ken 在專訪裡說,自己的情緒波動經常比凱莉大。而凱莉常以「這就是我們的能量來源」,四兩撥千斤看待攻擊。有時,他們的樂趣,是在節目中念出小粉紅的留言,然後大笑一番。
兩人在跌宕起伏的路上相互扶持。在臺灣的 podcast 未來仍舊不明的那段時日,堅持腳步,穩健向前。
在2020上半年,當媒體突然開始蜂擁而至,討論臺灣聲音產業的可能性,我們才終於發現,這一路,原來百靈果已經帶著這群聽眾,走了這麼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