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夜留念:JIM 程建評

by 柯智元
JIM 程建評


(原篇名::從網路觀眾,到成為表演的一部分)


拍照的人,一般看到這種數據根本還沒調整完導致跑焦的照片,第一個動作,應該是在機器上直接按一按,把它扔去垃圾桶,然後再提起機子繼續拍。​


但我可不能刪了這一張。​


因為這是8月21日週日夜晚,我唯一拍到的照片。​


Jim(中文名:程建評)一直是我最喜歡的臺灣單口站立喜劇演員。這天晚上,我其實是專程來看他的。​


第一次現場感受到他的風采,是某一年博恩夜夜秀的現場錄影。​


那天有一個單元因故無法錄製,臨時安排了他獨挑大梁,扛起那15分鐘。這是我除了「Jim 特派員」以外,第一次體驗他的個人秀。​


當時我坐在前排,舞台上只有 Jim 和手上的一支麥克風。他真的讓全場一直笑一直笑,笑到炸裂。(觀眾應該沒有預期今晚會看到這個橋段,他們進場的理由應該不是因為知道有這段演出)​


單口喜劇一直有許多種表演形式,能夠在專場營造出個人風格的演員,大多是複數的技巧混搭使用,進而撐起超過一小時的想像世界。​


那時我特別喜愛 one-liner 這種「幾句即反轉」的表演方法。而這個晚上,近距離見證了 Jim 的火候。​


表情管理堪稱一絕。嘴上連珠炮的攻勢,搭配一張毫無生氣的撲克臉,如此衝突的畫面,逗得台下的女生花枝亂顫。​


後來嘗試了很多方法,都沒有辦法在網路上回味那段表演(官方應該沒有釋出),我猜是因為那一段不屬常規節目單元。仔細回想,其實也算安慰,等於是意外買到了一段特別體驗,是只有在那個當下才能擁有的時刻。​


如果真要說欣賞一個喜劇演員,總需要有什麼起點,我想,應該就是從那一天開始。​


想體驗國外喜劇界如 Jimmy CarrAnthony Jeselnik 的暗黑人設,身在有串流的時代,不算困難。但觀眾也更容易忘記,在單口喜劇的原產地,英文在許多層面上,其實是比中文更好使的一種工具。相對來說,要用全中文的方式,寫出這樣的原創喜劇文本,受限於中文約定俗成的規律、文法與使用習慣,難度真的高上不少。​


我發現 Jim 是有在苦心鑽研這個功夫的演員,儘管那時候這樣的表演風格並不算中文界單口的主流。​


後來 Jim 真正開始在市場裡走紅,應該是在後來的火烤大會(大約是一年前的事)建立起口碑。拜網路轉發之賜,我發現周圍開始有越來越多朋友主動向我談論起他的名字。​


開始聽到自己喜歡的演員,逐漸被大眾認可,是值得雀躍的事。​以現階段臺灣各種 feat 的風潮,說不定某天會在其他場合遇到他。




JIM 程建評,在演出的路上


因為遲遲沒有等到 Jim 的專場,又正逢卡米地普拉斯開幕,知道 Jim 固定接棒擔任週日的串場主持人,想說最近專案拍攝壓力好像沒什麼機會舒緩,跟朋友選個時間,幾個人相約去那邊溜溜。​


沒想到這一天,自己拿出來的相機意外被「點名」,包括之後上台的演員持續 call back,一介小小聽眾,竟然有幸成了這個晚上表演內容的一部分。實在是很意外。​


比起每週都能準時報到的死忠客戶,我真的算是很久很久才能撥空進場一次的觀眾。但也深深體驗,去到現場,真的比看網路片段好玩太多啦。​


「在演出的路上」系列,Jim 被笑怎麼可能有辦法一直忘詞,到後來大家懷疑忘詞也是既定的表演橋段。一路追到這個系列定期更新,斷更,然後再重啟,卻從來沒想過,去到現場,我竟有辦法把一位演員拍到靈魂出竅(珍貴的細節這邊就不提啦未來請大家自行買票進場支持,謝謝)。​


當下心裡很矛盾,覺得不好意思,但又同時覺得實在很好笑。​


至少更確認一件事,Jim 之後若有個人專場,如果我再繼續坐第一排的位子,可能真的會毀了他的事業(?)。還是坐後面一點好。​


不知道跑焦的照片,是否適合拿來送人,但我想這一張很貨真價實,足以說完 8/21 這個夜晚被點名後發生的所有故事。​


最後來無差別業配一下:卡米地普拉斯開幕啦!喜愛單口喜劇的朋友們,以行動親臨現場體驗。還有,週日晚上的 Sunday Night with Jim,如果你很喜歡 Jim,去坐第一排(拿著單眼擺擺樣子也行)我猜他有極高機率會留意到你。


你肯定會有一個難忘的夜晚!(相信 Jim 也是XD)

0 comment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