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 重新開幕:記錄的痕跡,時間的回音

by 柯智元
滴水穿石



2024 年就快過完了,年底總是充滿各種「回顧」與「展望」。朋友們最愛問我:「新的一年有什麼新願望?」


老實說,我通常都有一套「標準回答」來應付這類問題。


畢竟,我不太許什麼新年新願望,總覺得,與其指望新年帶來奇蹟,不如讓每一天都過得「差不多」。


對我來說,所謂的「差不多」,就是顧好生活裡的三件大事:吃、睡、練。


只要這三件事穩穩在軌道上,身體能正常運作,我已心滿意足,別無他求。


記得十年前和朋友一起創業。不久後,開張了這個小天地,記錄我參與過的許多公民運動、課程、講座,還有讀到的有趣新聞與評論。


當時,這個粉絲頁的概念,有點像黃哲斌主理的《懶人時報》:讀新聞、翻譯內容、轉發一些世界各地值得關注的議題。


那段時間,我分享了許多讓自己反思的故事、評論,甚至有幾篇貼文意外爆紅,吸引了不少追蹤者。


但隨著生活重心轉移,更新頻率逐漸下降,好些年都沒再寫過新內容。



滴水穿石




前幾週,臺灣代表隊在世界十二強賽奪冠,某天晚上,我隨手寫了一篇心得文,講了些讓我感冒的社會現象,沒想到竟然意外獲得上千次分享。


某天聚餐,一位老朋友問起我那篇棒球爆紅文。


「你以前不是會一直在滴水穿石寫東西嗎?怎麼都不寫了?」


我說,現在我都窩在部落格寫。哈哈,我關心的東西沒什麼人要看啦。


他答:「但我還記得,那時通勤沒事會來這邊滑滑新聞。」


我現在是位健康素的實行者,當晚看著朋友們喝酒。


不料,他那句話猛然喚起了我的記憶。


也讓我想起自己有多久沒有切換帳號,來灌溉這片荒蕪之地了。


喝酒的是他,但醒過來的卻是我。那晚,我不禁開始回想:當年為什麼要創立這個粉絲頁?那些記錄的點滴,如今又去了哪裡?


這幾個週末,在重新整理粉絲頁時,我意外發現,當年轉錄過的許多媒體內容,竟然早已「改制」或「消失」了。比如,曾經聲名大噪的《主場新聞》。


重讀那些文章與點評,我彷彿又回到了過去,記得自己如何因弱勢族群被欺壓而深感憤怒,因渴望改變而奮力記錄。


那時候的我,總希望用有限的生命去探索無限的世界,無論是認識更多人事物,還是追逐更公平的社會。


這一切讓我深刻明白:時間不等人,靈光更不會停留太久。


在時代的洪流裡,許多我們以為堅不可摧的事物,早已悄然逝去,只剩記錄下來的片段,留在原地。


也正因如此,越發覺得,記錄下來的事情,才會真正留下痕跡。


從2015年開始,與朋友一同創業邁入第十年,自己也準備邁向新的旅途了。我將許多貼文,設為私人,也象徵前一個時代的終結。


「新的啟程,為什麼不多寫點你自己呢?」


我笑說,我的生活大家應該沒啥興趣。


朋友說:「你的文章,融合生活感,比單純的憤怒或宣傳親切多了。」


我笑說:「我曾經也那麼憤怒。」


他拍拍肩:「哈哈,被社會毒打一陣後,理想青年都得學會一點控制脾氣的藝術。」


我們都笑了。


疫情那年,我將注意力轉向部落格,把書寫的重心全部放在那裡。


現在回頭看這個粉絲頁,覺得有點愧疚——那些曾追蹤我、與我交流的朋友們,或許還在等我更新,而我卻讓這裡沉寂了這麼多年。


所以,我決定重新翻修、開幕,這個小天地。


不是為了營利,也不是為了追逐流量——只希望在這裡,繼續留下我曾經的思考、感悟和一些值得記錄的瞬間。


也許,就從下一篇開始吧。

0 comment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