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映會結束後,一直想寫點東西。今天想跟各位讀者推薦一部紀錄片,叫《走線》 (Walk the Line)。片長只有70分鐘左右,可以在 YouTube 上免費觀看。
如果你能找到一個不被打擾的時間,我真心建議別快轉,也別接電話、回訊息,靜靜地把它看完。
前幾天晚上,很幸運受邀參加了這部紀錄片的特映會。這場活動由敏迪選讀的敏迪主辦,還特別邀來了製作團隊的成員之一——陳映妤 (Alicia Chen),來參加映後座談。
第一次在大螢幕上看到這些震撼的畫面,讓我感到無比衝擊與敬佩。(電影院果然還是閱讀所有影視文本的最佳地點)
這是歪腦 (Why Not) 團隊的首部紀錄長片,他們面對的觀眾群像是海外各地的中國人。片中用字大多採中國普通話的習慣用法,因為他們訴說故事的主要對象不是台灣觀眾。
![走線](https://i0.wp.com/musicfarmtk.com/wp-content/uploads/2025/01/DSC_1343-Enhanced-NR.jpg?resize=739%2C1024&ssl=1)
什麼是走線?已經別無選擇了嗎?
《走線》這個名稱來自中國用語,同樣意思,台灣人更習慣稱之為「偷渡」。
好久以前我看了不少相關的調查報導,記錄中國人在後疫情時代,怎麼樣千方百計「潤」出去。這部紀錄片算是直接貼身跟著他們,讓你身歷其境。
紀錄片講述了那些試圖從中國偷渡到「自由之地」美國的人,如何踏上一條險象環生的旅程。他們無法透過正常管道辦理簽證,只能選擇經由南美洲偷渡,穿越數個國家,沿著叢林與邊界一路向北走。整個過程既狼狽又危險,甚至要用接近一週的時間,徒手「爬」過熱帶雨林,而不少人在途中便喪命,沒能等到自由的那一天。
致力於各種調查報導的報導者曾經刊過這些「潤」的故事。有文章也有 Podcast,都很值得大家去細細研讀。甚至如果你是眼尖的讀者,會發現文章的原文作者,就是這次參與映後的記者陳映妤本人。
讓我感到特別敬佩的是映妤的拍攝經歷。為了完成這部紀錄片,她曾四次踏上這條偷渡路線。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旅程可能一生一次都難以承受,但她卻因為工作的名義反覆回到險境。聽說那些偷渡者得知她已經來了這麼多次,開玩笑說:「妳可以當蛇頭了!」
這句戲言背後,充滿了對這份工作的深深敬畏。
這部紀錄片讓我忍不住思考:如果一個國家真的如自己所宣稱的那樣——滿懷希望、實踐法治、自由民主,又善待每一位公民——那為什麼還會有人冒著生命危險離開?他們若成功「潤」到美國後,是否又真的實現了自由?不論是否順利,會如何看待自己當初做出的這個選擇?
《走線》不只是描寫偷渡的辛酸與掙扎,更多的是透過鏡頭帶觀眾思考自由的代價。特別是最近適逢農曆新年,這樣的影片在這樣的時節看,格外讓人深思。
敏迪提到,這幾週會在敏迪選讀的平台上釋出紀錄片的映後座談。不確定會以錄音還是錄影的形式呈現,但非常建議大家去聽一聽(或看一看)。
![走線](https://i0.wp.com/musicfarmtk.com/wp-content/uploads/2025/01/DSC_1351-Enhanced-NR.jpg?w=1170&ssl=1)
![走線](https://i0.wp.com/musicfarmtk.com/wp-content/uploads/2025/01/DSC_1334-Enhanced-NR.jpg?resize=1024%2C683&ssl=1)
如果你有時間,先到 YouTube 上看完這部紀錄片,然後再搭配映後座談,會有更完整的理解與共鳴。(註:1/27 已放入本文後記)
最後也感謝敏迪的邀請,讓我剪片之餘有機會參加這麼特別的特映會,看到了這部充滿力量的作品。
希望透過更多人的關注,能讓更多人意識到,為了追求自由、公平,成為一個被「正常對待」的公民,有些人正在付出多麼沉重的代價。
這是部值得被更多人看到的紀錄片,請不要錯過。
—
影像來源:柯智元
—
後記:
敏迪的專訪已經更新在選讀最新出爐的這一集囉。
也附上分享連結,大家可以去聽。
當然,如果能先親自看過再點開,會更有感!
今天是小年夜,預祝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