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最珍貴的或許不是技術的純熟,而是合作的信念和持續不懈的熱情。這群新世代的新聞人,以創意與堅持撼動了傳統媒體的模式,不只是為了即時報導,更像是在實踐一種「自由人的理想」。
深感慶幸,生活在一個擁有創作自由的民主社會。自己可以透過多元的媒體管道,在安全的環境中討論不同觀點,這正是臺灣社會最可貴的資產。
Category:
Podcast
看到某些族群的素來言行,只想提醒下面這些話:
想成為怎樣的人,總是自己的事。
想要達到的目標,就是督促自己努力做到。
無法成為的人,倒也不用使喚別人修正、調整,來變成那樣的人,替你圓夢。
對於任何結果,可以心有不甘,但別忘了自己看到的,不一定是事件的全貌。
可別得意洋洋跑去四處跟別人說自己看到了曙光。
然後才發現原來那是夕陽。
測試看看,你對於國際新聞的態度,有沒有下列幾點想法:
一、知道它很重要
二、想認識,但真的很怕煩悶無聊,或是看來聽去,找不太到跟自己身為臺灣人的關聯
三、沒有前因後果的脈絡,曾經嘗試過,但是真的跟不下去,還是放棄了
四、希望用大白話的鄉民語言說給你聽
五、不排斥敘述者有自己的觀點與立場
六、有時想看文字,有時又想用聽的
以上條件,如果至少命中三項,我覺得敏迪選讀或許會是你的好朋友。
沒有沈重的包袱,也非科班出身的他們,從來不定位自己是什麼專業新聞評論家。他們在六年前,就是兩位希望引起大家關注國際新聞的創作者,這一路,不斷嘗試更換的只是載體,不變的是初心。
遇到外人酸言酸語,或是莫名的批鬥攻擊,仍在創業的 Ken 在專訪裡說,自己的情緒波動經常比凱莉大。而凱莉常以「這就是我們的能量來源」,四兩撥千斤看待攻擊。有時,他們的樂趣,是在節目中念出小粉紅的留言,然後大笑一番。
兩人在跌宕起伏的路上相互扶持。在臺灣的 podcast 未來仍舊不明的那段時日,堅持腳步,穩健向前。
在2020上半年,當媒體突然開始蜂擁而至,討論臺灣聲音產業的可能性,我們才終於發現,這一路,原來百靈果已經帶著這群聽眾,走了這麼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