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AZ日記

by 柯智元
AZ


「打AZ會怎樣呢?身體可能會有哪些情況呢?所謂比較嚴重的不適症狀有哪些?」


由於不是專業的醫療人員,只能從親身經歷,告訴你接種後,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顯著的變化。


COVID-19 疫情當道,在政府短期內先準備衝全民覆蓋率,朋友碰面時的問候語變成了:「欸,你打第一劑了嗎?」


打過AZ的人,有些講得很恐怖,讓還沒打過的人,聽了感到害怕擔心,甚至越想像越不敢施打。


這篇文章主要想呈現身為接種第一劑的我,這幾小時內經歷了什麼事情,供作未來還沒打過的人作為參考。


如果你好奇疫苗以後會怎樣?其實它們在每個人身上的作用不盡相同,這篇文章僅代表自己發言。


原始檔案其實是小弟的每日觀察記錄,稍作修改後刊出讓大家存參。



「你是如何打到這一針的?我也可以嗎?」



六月底,當政府呼籲各個有負責接種的診所,可以讓民眾預約殘劑,小弟立刻就動身了。記得當時現場預約的順位是兩百起跳。(聽起來雖然不至於絕望,但想想一天頂多解決五至六人,感覺仍舊沒啥被通知到的希望)


原本預估當時的接種速度,至少要等到八月中旬才會叫到我。


第一時間看新聞說鼓勵民眾去附近診所預約殘劑,覺得半信半疑,不確定有沒有這樣乖乖打電話名單的診所,但我還是戴著口罩,騎著腳踏車,把我們社區方圓兩三公里以內的診所全部都跑了一次。


沒想到就讓我遇到了。


如果你讀文章的現在,發現自己或家人還沒有去社區附近的診所預約殘劑,記得多跑幾家,多問幾家,別太快氣餒。


原本也不覺得會叫到自己的,應該是中間很多人沒有接電話或是接種過了,所以一路電話打下來就打到了我的手機。


倒是這段時間,看到未知來電,還是會勇敢接起,就是怕錯過殘劑通知。


這個習慣保持了三週,看來真的有回報了。以後未知來電終於可以繼續不接了。


上週四早上,我接到了一通來自社區附近小兒科的電話。診所的人問我:今晚八點到八點半,時間是否方便前來施打殘劑?


立刻回覆OK。


晚上七點多,準備了雙證件,前往赴約。由於我在那間診所是沒有病歷的,因此提早一點到,為了填寫我的首次就診資訊。




「注射後,感覺如何?」



由於聽聞周圍的人有接種部位紅腫,最嚴重的有幾個小時無法舉起(打在手臂上的偶爾有這個情況)。


週末是固定的編曲時間,雙手需要不停做事,所以很早就決定,如果要打疫苗,直接打在臀部,以防萬一。


回到家,由於也好奇身體接下來這段時間會有哪些反應,所以每段時間只要想到,就叫出表格填寫一下。開始出現症狀,就量耳溫,每一次都記錄起來。


AZ



從表格回推,從接種第19小時開始出現反應,到最後不適症狀完全消除,大約總長佔了20小時,接近所謂的一天。


由於不太常頭痛,大多會出現類似頭痛的現象,是肩頸僵硬牽連到頭皮緊繃形成的。


在醫學上,這種不是從頭顱裡面來的,比較偏向頸因性頭痛的分類。回憶那幾個小時,頭痛呈現的方式,也是這種疼感。


這種感覺很特別,因為並不是靠肩頸按摩就有效的。後來狀況解除,也不是因為肩頸放鬆了——單純就是疫苗帶給身體的反應。


回到最開始,當下一接種完,醫師一般會告訴每個人:建議施打後,觀察十五分鐘,確認無異狀再離開。


當時,偷偷觀察周圍的人(包括我之後的接種者),有那種比我晚打,但是看看手機,不到五分鐘,覺得沒事就逕自離開的。只能說,這類事,個人的決定個人擔。


總之我覺得,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那個幾十萬分之一的嚴重不良反應者,多給自己幾分鐘,等好等滿。為了長遠的健康,再謹慎也不為過吧。


AZ這款疫苗,已經在全世界至少150多個國家施打過了。算是所有疫苗裡,接種人數的樣本,涵蓋種族最多,各種施打後情況蒐羅也最齊全的。


帶回家的通知單上,有寫著幾個不良反應的注意事項,裡面的內容寫得算是詳盡,值得慢慢細看,各位可以參考。



AZ
可以拿回家慢慢讀的通知單,有列出根據接種人口樣本換算的不良反應機率。如果感覺到異常,此時可以拿出來,一一對照上面的清單。





純講主觀感覺,有點像是AZ放大了平時痛覺的弱點,但也沒有持續太久。睡一覺起來後,疼痛緩解了不少。


接種的部位,起身後,仍然持續有一點酸感。很像是之前被東西尻到,體感上很像有瘀青的那種痛感。但實際上外觀什麼也沒看到,甚至找不到接種的確切位置。這一點我想真的就很因人而異了。


因為看到周圍有人的手臂或臀部呈現紅腫、凸起,還有比個YA拍照留念的那種。那些事情在我身上都沒發生。


到文章準備刊出的今天(7/26),我接種後的反應,只剩下接種部位的肌肉痠痛,其餘的狀況已完全消除。


AZ
首次接種AZ,發燒到最高溫大約是37.8°C



如果問我,關於接種,第一時間會怎麼跟朋友建議時程?


私心覺得,最理想的方式,應該是注射日之後,空出至少一天來緩解不適反應。因為周圍也有朋友身體的不適狀況延續了快兩天,所以週四五是很適合接種的時間,然後週末乾脆好好躺一躺,沒有立刻回到工作崗位上的壓力。


當然,如果發燒當下真的很不舒服,高燒到38度以上時,藥師建議可以吞顆止痛退燒。倒是我還沒有走到那一步。


反觀周圍注射AZ的朋友,有接近一半吃了退燒藥,尤其是40歲以下的,比例頗高。我沒有正式科學統計,只能說,接種後若是方便,就先放著一顆,備而不用,至少真的感到需要協助的時候不用心急。


注射後的兩天,我的單日飲水量都至少有4000cc,不確定是不是因為這樣,所以燒退得特別快。走出診所前,醫師有提醒我注射後要多喝水多休息。或許成果因人而異,而至少,保持飲水,對於打完疫苗後的接種者,是確定有正面幫助的。


蒼藍鴿曾經也有這類接種AZ後的影音記錄,還有一點小衛教。如果讀者好奇其他接種者是怎樣反應的,也可以看看其他人怎麼說。





「關於疫苗,我現在還是很多疑問,怎麼辦?」




其實,在臺灣有各方監督的醫療體系下,排到要給你的疫苗,就是最好的疫苗。如果你只想等某一種疫苗,因為聽名嘴說哪一種疫苗比較靈,可以看一看上方來自VOX的解說紀錄片,先建立基本的認知,進一步破除疑慮。



之前一群臺大醫院的醫師,共同寫了這份文件。作者都是有具名,需要擔負言論責任的,如果想看豐富的內容,可以參考這一份「疫苗共筆」。



怕自己心中已經累積太多問題,一時也不知道一籮筐倒出來能夠找誰問,那先看看這邊有沒有已經回答了吧。



如果周圍的長輩,一直處於不相信疫苗的防衛狀態,除了考慮關掉一直干擾你們雙方認知的名嘴政論節目,也可以考慮讓他們看這篇文章。孔醫師嘗試溝通的對象,就是這些感覺很固執很拗的長輩。如果想不到怎麼講,那就交給醫生來說。



最後祝大家都盡快打到自己的第一劑,相信距離全臺灣重聚的日子,就在前方了。





0 comment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