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主動,他就以為你沒意思。」——我在一場聚餐裡聽見的女人心事

by 柯智元
主動



如果你是單身女生,碰到一個讓你心動的人,你會怎麼靠近他?


你認為女生該不該主動?


還是,其實你也曾經因為沒說出口而錯過?



「不主動派」的「佛系釣魚法」



那天聚餐有五六個人,男女都有。大家吃得太飽,甜點上得慢,於是聊天自然延長。


話題不知道怎麼轉的,就突然滑進了「戀愛中的主動與被動」。


大部分時間,我只是靜靜聽朋友們說。


起因是單身的 M 主動聊到,她最近在某場活動上結識一位條件不錯的單身男性。


「他很多點都符合我喜歡的類型,個性也舒服,相處沒有壓力。」


她停了一下,沒說下去,但語氣像是想問什麼。


「那妳有打算繼續約他出來聊聊嗎?」我問。


「還沒欸……也不知道該不該。目前就是停在觀察。但看 IG,他是那種周圍很多異性朋友的人。」


M 轉著手邊的茶杯,若有所思。我繼續望著她,想聽她把話講完。


「哎呀,我其實很不會主動耶,以前都是習慣等別人來追的。」


「不會主動喔?那萬一他其實也喜歡你,但你不主動,他怎麼會知道?」我問。


她聳肩,「不知道啊,大多就先看看,某一天對方有感覺再說。」


K 也點頭,「我以前也是比較類似這樣,但當時是因為年輕。反正喜歡我的人都很明顯,讓他們自己靠近就好。」


「那你現在呢?」我問。


「不知道,有點改觀了,可能跟年紀有點關係。開始知道自己想找怎樣的人。」K 對空氣俏皮地吐了吐舌頭。


想了想,忍不住問了個我常常卡住的問題。


「所以你們兩位過去傾向被動等對方發球?」


「不是不想啊,只是心裡會怪怪的。覺得女生如果太主動,男生會不會反而不珍惜?」


記得也聽過不少女生說過類似的煩惱,看來這種擔心確實扎根很深。


我搖搖頭,「如果我真的喜歡一個人,她願意主動靠近一點,我不只會感謝,也會更珍惜。」


她們兩個互看一眼,像是沒料到,一個男生會這樣說。


我說自己從小就欣賞積極、主動的女生。


因為這樣的女性,大多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人,或者至少不排斥去認識、去靠近。


其實女生主動靠近,反而比男生更有優勢。只要方式自然,不是硬來的,男生大多會有好感。


有點社會歷練的人,會讀懂你的出牌方式;成熟的人,也會溫和地回應你心裡的答案。


我發現,越瞭解自己的人,見多識廣,下判斷會越果決。


如果你是她的理想型,這類女生知道怎麼樣很自然地接近你。


讓你有足夠資訊去反向判斷——「那我也是你的理想型嗎?」


她的靠近,其實不是亂槍打鳥,而是給你一個機會,好好決定要不要靠近她。


在這種節奏快、資訊爆炸,動不動就想滑掉一切的時代,還能保有這些主動、勇敢特質的女生,確實難得。


我常常想起一句話:「你換游泳池也無法解決你不會游泳的問題。」


這些女生就像是已經學會怎麼游泳的人,知道自己在幹嘛。她們給我的相處經驗,跟其他人很不一樣。


她們不抱怨,不慌張。因為思考過,進退、拿捏得宜,知道怎麼打牌,也不會讓男生誤判。


我接著說:「你知道嗎,最困難的不是沒好感,而是明明對方可能有好感,卻完全不靠近,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說,只讓人瞎猜。」


M:「難道這樣不好嗎?我以前就經常這樣吊著啊。」


我:「啊吊一整排的燒鴨,你人生的志向是經營一家燒臘店嗎?」


M:「我最喜歡叉燒。」


K 歪著頭看我:「那你們男生啊,真的看得出來對方有沒有意思嗎?」


我點點頭,決定攤開來照實回答。


看懂怎麼出牌,其實不難。我從男生角度,講個最基本的例子。


如果我主動約她見面,她說那天沒空,但也沒有補一句:「我下週三、或下下週六有空,你那時方便嗎?」——那對我來說,就已經是拒絕了。


因為如果她對我的提案沒興趣,其實也可以說她想做什麼。


但當她什麼都不提就把話收掉,那種感覺就像門被輕輕關上了。


幾次推動,沒有「下文」,也是一種「回答」。


我表態了,也真心想更認識她,可她沒打開下一扇門,那我就不會再硬推了。


「這就是我們男生的對等直覺。」





戀愛中的默契規則之一:如果沒有積極說要,那很容易會被理解為——不要。



我一直相信,最好的愛情,是棋逢敵手,實力相當。


好奇,是互相的。


如果沒有雙方同時有意願了解,單靠一個人硬撐,熱度很難維持太久。


成熟、體貼的人,通常也會盡量避免讓自己「自討沒趣」。


說真的,不只條件好的女生有很多追求者,在異性戀的世界裡,條件好的男生也是。


而條件優異的人,最常遇到的,其實不是被誤會高傲,而是——你沒說出口,他就會以為你沒意思。


三番兩次之後,對他來說,如果你沒有積極回應,他可能正在理解為:「你沒有想更靠近我。」


於是,他就會默默把那份靠近的意願收了起來。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當他的世界還有許多表現更熱絡的人,他會把心力放到那些願意給予回饋的人身上。


遺憾的是,你可能在看到他有女友時慶幸:「好險我當時沒主動。」


但在另一條你不知道的劇情線裡,他心裡曾經有過你。


婚戀市場,本質上是個類似自我策展的大舞台。


同一時間,受他吸引的人,也在主動發球,而你不一定知道。


有涵養的人,往往更怕讓彼此尷尬,也不願讓自己失禮。


他在意的不只是你怎麼看他,更是你會不會因此不舒服。


當對方已經明確表示沒興趣還選擇硬來的,大多私下也是不太理解怎麼跟異性維持長期、友好關係的人吧。我是這麼推測的。


接球、發球,本來就是一種藝術。如果在遇到一個你覺得很適合的人時,沒有在對的時機出對的牌,很多時候就只能看著機會慢慢流掉。


我一直覺得,喜歡一個人不一定要很快表白,但至少,要讓對方知道:這一局,我還在場上。


M 嘆了一口氣,「糟了。我以前好像真的常這樣讓對方冷掉欸,不是故意的啦,就是有點怕自己太主動會掉價。」


我點點頭。這完全也是男性的恐懼,經常是每個成年人的關卡。


「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擅長表達。但有時候,不是因為你不會發球,而是你不願意發球。那樣的話,再喜歡、再有興趣,也很難開始什麼。」


如果你是女生,長期在擇偶市場裡選擇被動立場,那你最後能認識到的,大多就是那些「敢主動靠近你的人」。


但這些人的特質,你不一定真的打從心裡喜歡。


有些女生會疑惑,為什麼來接近自己的人,生活都這麼無聊?有時,原因其實就在這裡。


除非你的樣本數夠大,而那些你最在意的前提(比如不生、想婚、不介意吸菸、一定要疼愛小動物)剛好都在這批人裡默默對焦、全部具備,那當然,你可以慢慢挑、仔細選。


但更常見的情況是——原本那個你真心看上眼的,可能永遠不知道你對他有好感,甚至不知道你其實不排斥他繼續靠近。


當你選擇停下來、不再靠近,甚至像逛博物館一樣只靜靜觀看——那其實就是把「選擇的主導權」交給了別人。



從小到大,時常聽到男生被鼓勵「要主動一點」,而我真正懷疑的是,如果女生真的就乖乖聽訓,決定完全不主動,這一生只甘於作點頭或搖頭的人,最後,也許自尊保住了,但也只有「被挑選」的份,而放棄了「主動選擇」的權利。


這樣的感情生活,回頭想想,真的不會有一點遺憾嗎?


某種程度上,這就是一種「不對等」。但這也是一種人為製造的不對等。經常是無意識的。


因為在我看來,女生主動想接近男生,其實是不會奇怪的。反之,則不然。


男生們也很怕自己被異性當成噁男。在網路世界,人設毀滅、被截圖讓輿論公審,是很恐怖的事。


M 皺眉問了一句,聲音有點不服氣:「那你們男生,是不是只喜歡一直對你們好的女生?」


我笑出聲。


「也不一定。我說的不是那種『一味配合、討好男生』的主動。那種敢表達品味、好惡的人,不論在男女雙方誰身上出現,某種程度,就是能呈現真實自己的樣子啊。這種『我沒在怕你不選擇我』的樣子,是很吸引人的。老實說。」


幾位在場的男生點點頭,補充了各自對曖昧階段的想法後,又希望我繼續講下去。


「我真正想說的是——一段曖昧的靠近,就像一場有來有往的小遊戲。你發一球,我回一球,有節奏、有感覺。不是誰要全力衝刺,而是雙方都在場上,彼此都想繼續玩下去。」


忽然想到——也許她們從沒聽過哪個男生這麼直率說過吧。


我自己,也包括我身邊的幾個男性朋友,真的都很在意這件事。


「老實講,其實我們男生也會在意——如果真的有喜歡,對方願不願意多往前靠近一點?」


看見幾位在場的男生點了點頭,也露出一點理解的神情。


有平等對待的基礎,才有共同奮鬥的理由。我是這麼相信的。


我補了一句,不是逼問誰,只是說出一個很真實的心情:


「他們的心事,或許是——我對你有點好感,願意為了你冒險,這是我作為一個男生,能給的誠意。那你呢?」


M 和 K 聽了安靜地點頭。


「他們沒說的,也許是——我不急,但我也不打算一直等。」


聽完我誠實的想法後,兩人像是在消化什麼。


那晚離開餐廳時,風有點涼。我們幾位在路口道別、分開,走了不同方向。


我一邊走,一邊想:喜歡一個人是一件很高尚的事。


人不會隨隨便便就覺得另一個人「很不錯」吧。


有時候,前進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就是幾個字:「我想」、「我願意」,還有一點點勇氣。


那種感覺來了,是很難得、也值得被好好對待的。


不需要成天全力衝刺,但力道至少也得讓對方感覺得到。


主動,在一個也覺得你很棒的人眼中,是不會掉價的。




影像來源:Canvas

0 comment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