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系列 3:如何養成運動習慣?——建立期待感

by 柯智元
期待感



本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基礎心態如何建立——因為我覺得這件事比什麼都重要。





你也想要成為有運動習慣的人嗎?


「每天運動一小時」聽起來像折磨?


其實,你不需要超人般的意志力,也不必咬牙撐到懷疑人生。


真正的關鍵,是讓運動成為一件讓你期待的事。


不是「你能做多少」,而是「你是否期待下一次」。


先講結論:我相信,痛苦,不是習慣養成的必經之路。



什麼是你的燃料?



​幾年前,有位男生朋友,結婚後身材走樣,某天聽我分享運動的好處後,決定「痛改前非」。


第一天,他信心滿滿地在客廳「超慢跑」了一小時,甚至還發了一張汗流浹背的自拍照到朋友圈。


結果,隔天腳底痛到走不了路,從此認定自己「不適合運動」。


就我所知,那是他第一次跑,也是最後一次跑。


他再也沒有去嘗試跑步了。


這就是標準的反面教材——運動習慣,從來不是靠一口氣拚上去的,而是靠循序漸進地讓身體適應。


朋友的經歷讓我更堅信一件事:我們常常高估一開始能做到的事,卻低估每天一點點的累積。


我的心法恰恰相反:與其追求快速達成目標,不如讓自己從一個輕鬆的開始出發。





「我是個每天運動的人。」


這話一出口,朋友們通常會瞪大眼睛:「你真的每天都運動?!」


他們的表情讓我總覺得自己像是什麼奇怪生物。


我的生活規律,但並沒有他們想像中那麼辛苦。


早睡早起:晚上九點睡,早上三到四點不用鬧鐘自然醒。


每天運動對我來說已經是日常,但我並不是一開始就做到現在這樣的。


我只用了一個很樸素的原則:從微小的步驟開始,讓身體慢慢適應。甚至開始期待下一次的來臨。


起初,我是鎖距離(四公里),後來才逐漸改為鎖時間(一小時)。


改良之後,我不再在意配速,而是專注於每天享受這段屬於自己的時間。


晨跑,一般人聽起來好像挺折騰,但心態上可以是放鬆的。


我不是一天就走到這條路上的,是花了好幾年慢慢累積到現在這個樣子的。


每天的自主訓練菜單很豐富,有核心肌群訓練,也有引體向上。


已經習慣靜靜地一邊聽著音樂,一邊慢慢做完。


不會給自己壓力,今天如果哪邊不舒服,就停止訓練,毫不勉強。



很輕的開始——為了很遠的路程



有些朋友認為,決心開始運動,就應該全力以赴,但這往往適得其反。


我的方法正好相反:給自己一個很輕的開始,而不是讓痛苦成為日後給出決心的阻礙。


一些朋友年過三十後,開始出現各種痠痛問題。


長時間坐在辦公室,缺乏戶外活動的生活型態,甚至連曬太陽的機會都少,結果導致維生素D不足,可能也有影響到肌肉的正常機能。


他們當中不少人,每週都要去推拿按摩腰臀或肩膀,因為氣血不循環,時常被壓得唉唉喊痛。


有些人更辛苦,忙了一天,躺在床上,卻翻來覆去無法入眠。


某天,他們聽說固定的運動能改善這些狀況後,紛紛跑來問我:「要怎麼開始運動?」


當我告訴他們我的訓練內容時,他們的第一反應是:「好,我也要快走一小時!」


我不建議這麼做。


「是因為你怕我們的身體撐不住嗎?」


他們不甘地強調:「我是真的下了很大的決心要每天運動耶!」


我搖頭:「下決心很好,但一開始只能先執行十分鐘。」


「什麼?十分鐘?這有什麼用?」


我很強調:養成習慣的關鍵是期待感,而不是罪惡感。


前者是:「今天跑完,我可以放鬆喝杯拿鐵。」


後者則是:「如果再不跑,我就胖死了。」


一種讓你心癢癢,另一種卻只會讓你害怕,甚至對下一次感到抗拒。


我們需要創造這樣的環境——對於下一次的「解鎖感」莫名興奮。


而這個條件的前提,就是要讓你的自我「產生未來圖像」。


與其每天自責「再不運動我就胖死了」,不如對自己說:「我希望未來的自己可以有更好的體態與健康。」


一種是「再不做我就完蛋了」的壓力,另一種是「我正在越來越朝著目標前進」的動力。


做同樣一件事,但背後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動機,差異在哪裡?


就我看來,就是這件事「你能堅持多久」的關鍵。


我從小就開始慢跑,但起初我總是鎖距離(四公里),年紀還小的時候,每天都想拼快,創造個人紀錄。


後來,我改成鎖時間(一小時)。只在意這段時間裡,我是否感到開心。


從壓力到放鬆,這樣的心態轉變,讓運動變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這樣的轉變,讓運動從一種隱形的壓力,變成了一件我自發願意去做的事。


後來回想,我只是想安分地做著同一件事,只是恰巧這件事做了三十多年。


支撐我走下去的,與其說是「如果不做會怎樣」,不如說是「我想要這樣」。


後者的內在力量,我發現遠遠比前者更大。

期待感




期待的複利效應



「只跑十分鐘,這樣真的有效嗎?」聽我這麼說的朋友,總是懷疑。


我大致的回答如下,歡迎讓各位拿去參考。


「你先試試看,一週後如果覺得可以再增加,就改成十五分鐘。


再過兩三週,如果還覺得自己可以更進一步,也不要一下子跳到半小時,先改成二十分鐘。


最重要的是,每次運動完,你都要覺得好玩,原來自己還有餘力,對下一次充滿期待,認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這種遞進式的增量方式,不僅能讓你覺得「這件事我做得到」,也讓人更容易堅持下去。


不要一次攻頂,除非你達成後確定自己不會從此放棄。


把身體想成是一位你想好好呵護的朋友,不要讓身體被嚇到,要讓它慢慢產生自發性的動機。


記住,痛苦絕對不是養成習慣的必經之路。


長期習慣養成的真正秘訣,是以「期待」為動力,用遞進式的增量方式,讓身體慢慢適應,讓自己愛上這個過程。


很多人其實不知道長久的運動習慣,背後我是靠著這樣的心法,每一天堆積起來,逐漸養成,變成生活的一部分的。


這樣想:只要我願意開始,就已經比昨天的自己更接近成功了。


我這篇的所有叮嚀都是真心的,沒在跟你雞湯。(雖然乍看起來很雞湯體)


有時候,跟自己對話,也要善用人性。這是我們原廠設定的好東西。


習慣的養成,不是靠一次突然的用力過猛,而是靠每天一點點的進步。


記住,期待感是改變的起點,也是堅持的秘訣。


當你真正愛上每一次的微小進步,你會發現,堅持從來不需要咬牙切齒,而是源於對更好的自己的盼望。


這樣的心情,會讓你一輩子喜歡運動。


我也相信,你會愛上更好的自己。




期待感




原文刊載於 個人臉書

影像來源:柯智元、Canvas

0 comment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