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系列 4:跑步一點也不無聊——試試看「學習型晨跑」吧!

by 柯智元
學習型晨跑



很多人說跑步無聊,尤其是心肺運動——就像在數自己的呼吸,跟枯燥的跑道大眼瞪小眼。


但對我來說,跑步一點也不無聊,反而是我一天中最期待的時刻。


「你有沒有想過,跑步的時候,可以不只是跑步?」


很怪的問句對吧?


你可能下意識回答我:「啊跑步就跑步,還能做什麼?」


有的。我發明了一個詞叫:學習型晨跑。


是的,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跑步的時間也是我學習的時間。


不一定得是晨跑啦,你下班後的夜跑也完全可以如法炮製。


想跑就跑,同時讓運動跟另一件你會感到開心的事情產生連結。


對我而言,就是學習新東西。



學習型晨跑
圖片說明:中國的《得到APP》,這是我的付費課程介面
學習型晨跑
圖片說明:APP前幾天寄給我的用戶年度學習報告。



跑步 + 學習:一次腦袋與身體的同步升級



與其說我是個跑步的人,愛上了學習,不如說我本身是個熱衷學習的人,只是剛好迷上了跑步。


每次跑步時,我會戴著降噪耳機,並根據當下的需求或心情選擇以下幾種模式:



什麼都不聽:單純專注在自己的思緒裡,想一些正在解決的問題。那段時間,我特別喜歡抓住天未亮的清晨時分,把複雜的思路一一理清,感覺腦袋也跟著跑步而變輕。那時候的巷弄、街道,沒有什麼人,也沒什麼車,你可以開啟所有感官的最大值,專心深挖、思考某個主題。


聽最新的歌曲或 Podcast:更新時事對我而言是每天的基本款。不是在聽追蹤的節目,就是在聽全球發行的新歌。我是個每天都在聽新歌的人。有一陣子,迷上了一張泰國創作專輯,那天清晨,冷空氣掠過臉頰,戴著耳機,只有自己和音樂的對話,那是一種純粹的沉浸感——不明白語言還是能被感動。喜歡這樣開始新的一天。


聽電子書:創建一個專屬自己的知識寶庫,然後沒事進去逛逛。一天早晨,聽了一本關於講述通貨膨脹的書,從來不覺得這種硬知識可以用這樣的白話解釋得讓人一聽就懂。那一刻,彷彿找到了未曾察覺的線索——跑步中這種意外的腦內閃光,總能帶來新的啟發。


上課:透過課程學習工作或生活中需要的技能。我是中國《得到APP》的長期用戶,多年來只單向學習,鮮少在知識城邦裡互動。在臺灣這邊,我也是鏡好聽、大人學的課金會員,不定時會購買有興趣的課程、講座。一邊運動,一邊活化腦袋。


對我來說,運動就是學習的絕佳機會。只要覺得好玩,要堅持做一件事情十多年,就不算太困難。




學習型晨跑
我每天早晨都量血壓,評估身體狀態,接著開始運動。
(個人 Fitrus APP 截圖)


學習型晨跑
2024年 Spotify 的用戶年度回顧。

影片說明:邁開步伐,光是慢跑習慣就有至少十個好處。



期待感:讓每一步都成為驚喜



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因為工作需求,常利用跑步時間聽談判、溝通、心理學相關的課程,這些知識幫助我更好地和合作夥伴溝通。


那時候,我急需快速提升自己的說服力與表達能力。為了團隊,也為了自己。


每次跑步,耳機裡就像有位老師在陪伴。而且講課的速度,可以任由我決定。身為課堂裡唯一的學生,自己決定上課步調。越複雜的地方,就請老師放慢講,聽一次不懂,就再播一次。


後來,隨著年紀增長,開始更注重健康和體質調整,鑽研的內容慢慢轉向醫師開的專業課程,比如心臟病、高血糖、高血壓、高尿酸等「四高」的預防與調理。


身為文科生,想從這些常見的代謝相關疾病,當作自己的基礎醫學通識課。關於健康這一方面的知識,我真的是蠻熱衷學習的。


一邊聽,一邊反思自己的飲食習慣,下班後還曾經把這些知識轉述給需要的朋友。


疫情那段時間,更多研究心靈創傷、憂鬱症、青少年心理學這些課題。


除此之外,也聽哲學課、經濟學課,甚至是品牌故事設計的內容。


有一次,聽著一堂行銷課程,講師提到一個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突然腦中閃過一個歌詞的點子,於是趁紅燈時按下錄音鍵,錄下自己的靈感。


這段跑步時間,既成了學習時間,也成了創作的一部分。


這種看似「無關」的連結,經常在運動的時候發生。


或許,材料裝進腦袋後,看它怎麼起化學變化,隨時迸發,也是無法預測、無法預告的新刺激。


這是運動時不時帶給我的驚喜。


這些學習內容,不僅讓跑步的過程變得豐富,也讓人覺得——每一次跑步都令人期待



學習型晨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對我來說,運動分為兩種取向:社交或訓練。不太能兩者兼得,只能選擇其中一個。


從小就發現,自己在運動時不太愛講話。我更喜歡專注於訓練本身。


團隊型運動,比如籃球、躲避球,更偏向社交,因為需要與隊友合作,討論戰術。


而像跑步這類的自主訓練,則可以讓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專注想著一個問題。


這幾天在台北辦國際型馬拉松,有不少朋友躍躍欲試,而我一向對於半馬或全馬興趣不大。


因為發現,學習才是自己更看重的本體。沒意願拼什麼個人紀錄,或是挑戰更艱鉅的距離與坡度。


跑的地點,首重安全、寧靜。這必須是個掌握度高,突發狀況能夠降到最低的環境。因此,我特別推薦晨跑。


跑步 + 學習的優勢是,可以隨時停下來,重播聽不懂的地方,甚至跑完回家後,一一翻閱逐字稿,重讀到理解為止。


這是一段完全自主的學習旅程,沒有人干擾,只有自己與自己的對話。


喜歡在跑步的時間,讓這段腦內旅程自然發生。


有什麼事情,能隨著時間的長期累積,只帶來損失,而不留下價值?


想了又想,我還是找不到答案。


或許,持續讓運動和學習產生關聯,是我這麼多年對於跑步仍舊樂此不疲的地方吧。


試問,如果你每天跑步時,都鼓勵自己學習一小時,一年下來能累積多少想學到的知識?


如果把時間尺度拉寬到十年呢?


請堅持相信——累積的力量。





比任何證書更重要的事



對學歷的熱情,年歲漸長也越趨近務實。


說實話,學歷或證書的作用,也許是在找第一份工作時幫助你脫穎而出。但往後的學習與進化,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名校的學位或亮眼的證書固然有價值,但一個人長期來看,我相信更重要的是以下幾種能力:


■ 學習的能力:如何吸收新知識,並應用到實際情境中。


■ 變通的能力:如何在面對變化時快速調整自己的策略。


■ 邏輯思辨的能力:如何理性分析問題,找出解決方法。(有時候抽象問題也要有抽象思考的訓練過程)


■ 溝通協調的能力:如何與人合作,推動事情向前發展。換位思考、共情的能力,經常左右大局。


我以為,這些能力值,才是職場中的核心競爭力,比一紙學歷更能決定你未來能走多遠。


在職場待著,看過形形色色的人,也漸漸發現,亮麗的畢業證書,並不會直接和工作能力與態度劃上等號。


閱讀文獻、分析既有資料、歸納整理書寫,這些能力,透過攻讀學位當然可以培養。但也不是只能透過這個手段。


一個人在應試教育的過程沒辦法獲得肯定,不等於未來就無法在職場獲得成功。


在我看來,這是兩個不同領域的事情。一碼歸一碼。


如果你喜歡學習,也享受學習,好好保持下去這個習慣,我們可以一起當終身學習者。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當你離開課堂後,還留下的東西。



雙重升級:健康又愉快的自己



這篇文章,其實跟這個系列的 上一篇文章 觀念連貫,因為當時提到,讓運動習慣與某種「期待感」連結。


因為有讀者進一步詢問,我才想起,或許該把更底層的連結寫出來。


對我來說,運動的期待感,這背後更深層的自我實踐需求,就是四個字——終身學習。


每當我跑步時,想到的是學習的愉快。


學習 + 晨跑,不只是讓身體動起來,更是讓腦袋升級的一個好時機——它讓跑步變得有意義,也讓學習變得不費力。


如果你也想建立一個有效、長久、持續的訓練習慣,試著將學習融入你的跑步,或許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


不論是哲學、心理學,還是學語言,跑步時的耳機裡,都可以充滿你感興趣的聲音。


這是一天中最適合專注的時刻,讓你的腳步探索跑道,讓你的腦袋探索知識。


學習,讓跑步充滿了期待,也讓我不再只是追求步數或配速的「運動者」,而是一個在運動中嘗試與世界對話的「學習者」。


每一次換氣,每一步腳印,都在不經意間累積成為未來的一部分。


長久下來,我相信你也會愛上這種感覺。


願每位讀者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小天地,默默深耕。


一年後,當你想起這些清晨的汗水和耳機裡的知識,你會慶幸自己選擇了這條路。


衷心祝福。




後記



身為台灣還沒掀起 Podcast 浪潮,就已經重度使用 Apple Podcast 的一員,我非常樂見有更多中文世界的創作者加入這個圈子,讓這裡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元。


最近順手盤點了一下,我目前仍然有訂閱,並且只要推出新單集就會立刻點進去收聽的 Podcast 節目。


這些推薦,供大家運動時挑選聆聽內容時參考。


當然,Podcast 節目選擇其實非常個人口味(或者說審美偏好),我喜歡的不一定適合你。但無妨取用看看,說不定能遇到你真正感興趣的內容。如果有喜歡的節目,也歡迎追蹤支持他們的創作。


【時事、新聞、評論】


馨天地
聽天下
敏迪選讀
斐姨所思
我們的島
實話時説
獨立特派員
台灣向前行
公視有話好說
轉角國際新聞
美國台灣觀測站
全球串連早安新聞
國際大事收藏版
The Real Story 報導者
BBC Global News Podcast


【政經、科技、跨領域新知】


M觀點
法客電台
一口經濟學
一歷百憂解
沈雲驄說財經
閱讀經濟學人
下一本讀什麼
大人的small talk


【運動】


籃人543
球場第一排
邱個Podcast
怪獸訓練電台
Grant的亞洲籃球觀察室


【閒聊、訪談、其他】


呱吉
百靈果
小潘&寶拉
股癌(只等QA的氣氛仔)
迷走大學
珞亦不絕
志祺七七
教會小本本
重新路一段
寶島少年兄
臺北百科全書
仁愛路四段507號
台灣通勤第一品牌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影像來源:柯智元

0 comment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