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妳,我不知道妳什麼時候會出現。
但過去這幾年,我猜我還是沒有遇見妳。
也許妳此刻正在某間咖啡館,看著別人曖昧,心裡想:「到底有沒有誰,像我一樣,對世界有點疑問,對親密關係有一種自己的想像,但不包含孩子?」
也許妳走過許多路,講了很多次自己的故事,也被誤解很多次。
我也是。
妳或許不太會主動、不太會交友,但心裡知道,你想找的那個人,應該會懂妳。
我想對妳說:選擇不生這條路的我,也曾覺得自己難被理解,但我沒有放棄。
Category:
元問題 |Meta-Question
愛情像一片海,而婚姻是一座碼頭。
我們從小開始總是被教育要建碼頭,因為它能提供停泊的安全感。
但很少人告訴我們,碼頭無法擁有海,它只是一個暫時的停靠點。
而當碼頭開始腐朽,海洋卻依然自由地拍打著浪花,迎接下一片更遠的天地。
選擇不以結婚為前提的交往,不是反對婚姻,而是希望在更真誠、更平等的基礎上,探索一段關係的可能性。
每個人企圖在此生追求到的東西,不一定是相同的。
一個成年人思考後決定追求什麼,是他自己的選擇。
如果有人想體驗養育孩子的成就感,那就讓他去體驗;
如果有人希望全力衝刺工作目標,那也無可厚非;
如果有人終生實踐不婚主義,只想找一個能分享好笑故事、陪伴脆弱時光的伴侶,這同樣無需被指責。
青春最有趣的意義是擁有它的人大多不理解。在我看來,伴侶關係其實也是。
我認為,相愛的最高境界既不是結婚,也不是生小孩⋯⋯
身為一位不生主義者,我只想要被當作一種平常的生活選擇來看待。
只要外人夠理解這種族群的想法,社會其實可以更加多元和包容。
大家的生活方式不同,但這並不意味著不能共存共榮。
那些選擇生育的人,生活方式與我們不同,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成為朋友。
只要彼此理解並尊重對方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