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多年的朋友 K 是一位出櫃的男同志。
某一晚,我們難得聚首,聊起那些無法避免的「被冒犯」時刻。發現這些經驗在荒謬之外,竟也藏著幾分啟發。
K 提到,有些人知道長期徵友的他喜歡男生後,總是很自然地問他:「那你為什麼不去喜歡女生呢?」
他停頓了一下,臉上的表情像是想笑但又忍不住皺了皺眉:「但他們從來不會問一個剛認識的單身異性戀男生,『嘿,你為什麼不喜歡男生啊?』」
身為一個異性戀男子,我聽了點點頭。
「其實,我也有類似的困擾。雖然看似不同面向,但尷尬程度跟你遇到的勢均力敵。」
每當別人知道我不想生小孩的時候,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蛤!你不生喔?那如果未來後悔了你怎麼辦?」
這類問題看似出於關心,但稍微想一想,就會發現背後的邏輯完全經不起推敲。
如果翻轉一下,他們卻從不會去問一對決定要生小孩的夫妻:「蛤!你們決定要生喔?生了之後反悔,你們怎麼辦?」(按照牽涉人數的實質程度,這應該遠比我的決定嚴重吧)
荒謬之處在於,這類行為已成為一種僵固的習慣。
如果你覺得「問一對決定要生的夫妻難道不怕後悔嗎」很魯莽,為什麼「問一個說自己不打算生的人是不是沒想清楚」就很禮貌?
以前不滿,卻又不想把事搞大,就選擇自己吞了。
但後來發現這種無理且無禮的人,比想像中多。而且不只長輩,年輕世代也遇過幾次。
我始終認為,提問是一種性格的縮影,尤其在那些看似隨口而出的問題中,更能反映一個人的體貼程度與思考深度。
「為什麼這一題對你很重要?你有想要幹什麼嗎?我的回答會影響你什麼嗎?」
沒有。
既然沒有,那有學過怎麼跟陌生人聊天嗎?
你知道別人透過跟你聊天,在他們心中,你是會被評比的嗎?
你說出口的每一句話,其實對方都記得,差別只在於他們要不要當場給你難堪。如果你過去沒碰過釘子,因為對方願意隱忍。
我以為,體貼、溫柔、見多識廣的人,說話前會多一點思考,字字斟酌,避免讓人難堪。自制與同理心,是種修行。
畢竟,提問不僅是為了瞭解對方,也是我視為某種形式的自我介紹。
我和 K 討論到,所謂的換位思考,對某些人來說,不僅是理解不同立場的難事,甚至連察覺自己的無禮都做不到。有不少人真的毫無能力辨別。
在社交場合,除非有極度把握,不然我不太敢對一位陌生人亂提問題。
走出餐廳。
回想起,針對這類看似關心,實則令人極度不舒服的問題,我聽過最「神」的回應,來自三金司儀德仔(賈培德)。(註:故事的來源是他在自己主持的 Podcast 親口說的)
一次在聚會上,有人得知德仔是男同志,隨即語氣輕佻又帶著一絲揶揄,問了個極其無禮的問題。
「喔,那你是 0 還是 1?」
這瞬間像是衝上去當眾莫名給人一記直拳。
然而,德仔淡定地回應。
「這兩種我都可以喔,今晚你先選。」
—
影像來源:Canv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