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的人,本來就沒那麼容易找

by 柯智元
適合的人



有時你也會這樣想吧——


為什麼遇不到那個剛好對的人?會不會,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剛好」這回事?


出社會後看著 MSN 關掉、Line 群越來越多卻越來越靜;


看著朋友一個個結婚、懷孕、搬到新北,或搬回去臺南老家;


自己窩著看 Netflix 有時候不知道自己在找什麼,只是一直下意識往下滑片單……


有些夜晚,你翻著訊息紀錄,想起某個聊過幾句的人。


那時你還會在 IG 上翻他的限時動態,會觀察他用了什麼貼圖、回覆了誰的訊息,會在心裡演出至少三種版本的劇情。但現在,週末的你,只是淡淡地滑過,然後繼續為自己手沖一杯咖啡。那個手沖壺,材質講究,還是你精心為自己挑選的香檳色。


喝著熱呼呼的咖啡,你繼續滑著螢幕查找天氣預報,想著明天下班後有沒有空去健身房。


你不是沒遇過條件不錯的人,也不是不願意試著互動。只是很多時候,話題走不到心裡,頻率對不上生活。你慢慢開始明白,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沒遇見,而是遇見了,也走不近。


你還記得那首歌嗎?《失戀是生命的常態》。歌詞你不全記得了,但那個歌名,你一直記得。


不是因為悲觀,而是因為它某種程度說中了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經驗。


你想過自己是不是太挑?是不是該放低一點標準?但你知道,不是那樣的。


不是你有問題,只是因為——你長大了,清楚自己在找什麼了。


而這件事,是很多人到三十歲都還沒搞懂的事。


多了歷練,挨了傷口,面對過一些人生必考題後,你已經跟她們不一樣了。


你很清楚,關係裡最傷人的,不是爭吵,而是男生那句吵架後拋下的:「我後來決定不再挑,將就了,最後才選擇了你。」


那句話你一直記得,因為你不願讓人承受同樣的羞辱。


你拒絕在標準上有任何退讓,因為捨不得對待這麼辛苦尋覓的自己。


你擇偶的標準從來不低,因為你明白,那不是挑剔,而是對自己誠實——你要的,不是「將就」。


滑著那些在社群平台上精心打扮、配文總是充滿能量的人,心裡一瞬間,想起了以前那個總是用力表現的自己。


那些成天想教你各種大道理的人或書,你開始越看越少。或許是那些名言佳句你已經聽過了,但也可能——你只是越來越清楚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你喜歡的,不只是某個人長得順眼、聊得還行,而是你可以放心打開自己的日常,讓對方走進來——一起生活,一起思考,一起老去的人。


你想找的,不只是適合的人,而是值得一起生活的伴。



你越來越明白,自己沒辦法再將就。順眼、聊得來、生活不太衝突——這些,其實都還不夠。你想要的,是一個能走得長遠,陪你一起成長、一起沈穩生活的伴侶。這樣的「適合」,本來就該稀有,怎麼會輕易就遇見?


你發現,年輕的時候,認識人很簡單。進一個班級、參加一個社團,大家就自然而然變熟了。那些關係的基礎可能只是「剛好在一起」,而不一定需要「彼此認同」。


但出了社會,開始主動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後,才發現——人際關係像是在策展一場屬於自己的展覽。


什麼樣的人會被邀請進來?什麼樣的價值觀會讓我們想多說幾句?這些背後,都是選擇。


幾番折騰後,你不再想為「還過得去」的展品佔據展牆,因為你知道,這場人生展覽有限,目光珍貴。你想挑的,是值得你重新佈展的作品,是看了會想停下腳步多待一會的人。


你鼓起勇氣,嘗試用許多管道,希望能找到另一個和自己的品味、生活步調相似的人。


某年生日後,你愛上了新的生活方式。


不需要每天腦補愛情劇情,也不用黏在一起才叫親密,而是能夠在各自的生活裡持續成長,卻始終知道,有一個人跟你一樣,在為未來準備。


你不是冷淡,只是明白——喜歡不能演,對的人不用猜。



你開始學著照顧自己、認識自己。你會花時間運動、讀書、找好吃的早午餐店,因為你知道,愛別人之前,你得先把自己活成一個讓人想靠近的樣子。


你也漸漸懂得,一段感情若沒有相互靠近、沒有對等的節拍,只是你一個人單方面努力,那麼再喜歡都撐不久。


但你也不是失望、地球末日的那一派,你只是更謹慎了。你不急,但你願意等。你會主動,但只會在對方也願意靠近一點的時候。


你知道真正的親密,不是誰跑得快,而是兩個人願意往同一個方向慢慢走。


你越來越能習慣一個人,習慣獨自思考、吃飯、旅行、運動。雖然不怕孤單,但偶爾會想:如果有個人,能陪你一起做這些事,不會干擾你步調,只是剛好在身邊,那該有多好。


所以你變得比過去更謹慎,不再隨便投入關係,寧可安靜等待一個「相處起來真的舒服的人」。


你也知道,這樣的人,有點難那麼容易一下就被你找到。


於是你想通了,真正能走進你心裡的,一定是很稀有的。而你願意等。


有時候,你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在錯的池子裡打轉,但你沒停下來。你去學想學的東西、做喜歡的運動、過對得起自己的生活,因為你相信,真實的吸引力不是裝出來的,是你把自己過好時自然發出的訊號。


也許未來某天,你遇見一個人,他不用你解釋太多,就知道你在想什麼。


他會懂得,你不是難搞,是清楚。不是孤僻,是認真在等一個對的人——不是誰都可以的人。


你會慢慢釋放那些與自己相處的習慣,留一點空間給對方一起參與。


不是因為你缺人陪,而是因為你願意一起過。


你不是不會愛人,只是再也不願把心交給「還可以的人」了。


你在等一個能讓你發自內心說出:「我很喜歡現在的我們」的人。


也許你還沒遇到那個人,也許有時你會懷疑,是不是根本沒人看得見你準備好的模樣。


而你仍相信,對的人會懂得欣賞你的生活風格、你清楚的界線,還有你那顆,願意坦承、也渴望與人分享悸動的心。


如果他真的出現了,你甚至願意把那些習慣一個人過的日子,一點一滴交出來,換成兩個人的溫柔日常。


你不是不想愛,而是終於懂了,什麼樣的愛,才配得上你。


你不是在等一個完美的人,而是等一個剛好也在靠近你的人。


他不會打亂你的節奏,也不會讓你懷疑自己是誰。


而當他真的出現,你會懂——原來你走過的每一步,都是為了與他相遇。







影像來源:Canvas

0 comment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