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戀大哉問:為何我們總想用錯的方式找到對的人?

by 柯智元
找到對的人


「該怎麼找到對的人?」


前一段時間正好分享了之前閱讀的心得


發現人們由於經常不知道對的人輪廓應該是什麼樣子,所以用不適合的標準去套,努力想要從一個池子裡,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對象。站在科學的觀點,這無疑緣木求魚。


這一來,回頭研究人際最 hard-core 的底層邏輯,在這種時候就顯得特別有必要了。


所謂科學化訓練,用意就是引導你如何「違反直覺與本性」,做出長遠來看更接近正解的決策。


而這種正解,最一開始如果直接告訴你,你會搖搖頭,噴笑説這些論點是錯的,他們不夠瞭解你。


很可能是你還不夠認識自己。


這幾年讀了不少來自大數據與科學的結論,大部分想透過交往、婚姻來「改運」的當事人,也許並不知道,從時效更長遠的全知觀點,他們一心選擇的兩人生活,只會是個體生活的「再確定」與「延續」。


改運,或是徹底的改頭換面,真的極少發生。


這,也許才是親密關係的真相。


所以準備工作千萬別搞錯方向。




找到對的人


(節錄自 萬維鋼,《菁英日課S5》,〈婚戀大數據〉)


今天開始,我們來講一本2022年5月出版的書,《別相信直覺:運用數據獲取你真正想要的生活》(Don’t Trust Your Gut: Using Data to Get What You Really Want in Life)。


這本書的作者是賽斯·史蒂芬斯-大衛德威茲(Seth Stephens-Davidowitz),我們專欄第一季講過他的一本書叫《人人說謊》,當時全是他自己的研究成果。賽斯曾經是谷歌的數據科學家,現在在沃頓商學院當講師,他經常給《紐約時報》寫專欄。


賽斯專門用數據發現社會的真相,這本新書也是如此。此書跟上一本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綜合了很多人的研究,講的道理更加實用,都是像婚姻、教育、發家致富這些很日常的話題。


此書的每一個結論背後都有強硬的研究和數據支持,很多時候不是一項,而是很多項研究的綜合結果。所以不管接下來聽到什麼離奇的說法,我建議你先想想為什麼是這樣,再琢磨要不要質疑。


那些研究和數據表明,你之前把很多事想錯了。


我讀的過程中一直在問自己,這都是日常實用的道理,那按理說這麼多人過了這麼多年的日子,早就應該知道這些道理了啊?怎麼我們都想錯了呢?我希望你也帶著這個問題來聽我講解。


這一講的議題是,如果你想要一個幸福的婚姻,你應該怎樣尋找自己的另一半?


賽斯得出的一個關鍵洞見是,人們在婚戀市場上*實際*追求的東西,和*應該*追求的東西,正好完全是兩回事。



我們先看看人們實際追求什麼。以前沒有網路,你去問青年男女找對象最看重什麼,大家都說最看重的是「性格」,最不看中外表和收入……如你所能想見,人們在這種調查中傾向於說謊。現在有了婚戀交友網站,研究者就不再聽人*說*他們怎麼想了,可以直接觀察他們的行為。


簡單說,你在婚戀網站上向哪些人發出私信請求交往,你回覆了哪些人發給你的私信,哪些人回覆了你發的私信,暴露了你的追求和你的受歡迎程度。


研究者使用這些數據發現,你在相親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是高度可預測的。


人們實際看重的都是什麼呢?



第一重要的是美貌。不論男女都特別重視長相。


為了測量結果的客觀性,研究者專門找一組人對每個相親用戶的外貌吸引力進行打分,再把分數跟這些人收發私信的情況對比——結果非常明顯,人們都喜歡長得好看的人。


女性在相親網站上的成績的30%可以用外貌解釋,男性則是18%。


第二是身高。下面這張圖表現了不同身高的男女收到私信的成績——


最受歡迎的男性身高是在190cm-193cm之間,他比170cm-173cm的男性收到的私信要多出65%。


男性身高有多重要呢?研究者算了這麼一筆賬。一個身高167cm的男子,吸引力顯然不如身高183cm的男子。那你說如果我的收入特別高,能不能彌補身高的缺陷呢?行倒是行,但是你的收入得很高才行。這位身高167cm的男子,如果他想跟一個身高183cm、年薪62,500美元的男子同樣受歡迎,他的年薪必須達到237,500美元!


換句話說,20cm的身高差距在約會市場上的價值,相當於年薪多出175,000美元。


女性的身高不是很重要。最受歡迎的女性身高是165cm,再高就略有不利,影響不是很大。


第三是種族。沒人願意承認自己找對象有種族傾向性,但是數據很明顯。


下面兩張圖表現了亞裔、黑人、墨西哥裔和白人四個種族在婚戀網站的受歡迎情況。圖中數據是一個種族的女性或男性,給另一個種族的男性或女性發私信,得到回覆的百分率。


最受歡迎的是白人男性,最不受歡迎的是黑人女性……但研究者最感興趣的是,亞裔男性被大大低估了。亞男給人發消息,人家不怎麼回;別人給他發消息,他很願意回。亞男的待遇只比黑人稍好。


關鍵在於,亞男的收入可是所有種族裡最高的。可是我們的吸引力不行。比如為了吸引一個普通白人女性回覆私信,亞男要想得到跟白男同樣的回覆率,他的收入必須得每年多出24.5萬美元才行。這也太難了。


第四是職業。從上面討論你可能看出來了,美國人在婚戀方面並不是很看重收入。但是女性會比較看重男性的職業。


你最好從事某種有權力的、有男子漢氣概的職業。律師和消防隊員很受女性歡迎。而酒店服務生,就算收入比消防隊員高很多,吸引力也明顯不行。


(中略)⋯⋯我非常驚訝地發現教師、教授和科技工作者的受歡迎程度跟學生相差無幾,僅比建築工人略高一點,遠遠不能跟醫生、軍人相比。


當然這是美國市場的情況,中國的婚戀市場可能會很不一樣。不過下面這個標準我相信中美應該差不多,那就是「個性」。


什麼樣的個性最受歡迎呢?答案是什麼個性都可以。這個機制是,你的個性能不能吸引到ta,完全取決於你的個性像不像ta。


研究者考察了102個可量化的個性特徵,包括你對自己性格的描寫、你的愛好、甚至你給網站提交了幾張照片這些特徵……結果發現,所有這些特徵都表明,人們是被跟自己相似的人所吸引。


簡單說就是比如一個自我描述「很有創造力」的女性,會尋找那些也描述自己有創造力的男性。男性對個性匹配度的要求沒有女性高,但也是更喜歡相似的人。一個最離奇的發現是哪怕你們兩人的名字的首字母是一樣的,都能把你們配對的可能性提高11.3%——而且排除了宗教信仰對名字有影響這個因素。


總結來說,長得漂亮、個子高、種族白、職業顯眼,跟你個性相似的,是你最想約會的對象。



現在大問題來了。約會是約會,婚姻是婚姻。前面那些特徵能帶來幸福的婚姻嗎?答案是幾乎沒關係。


研究者使用統計分析、大數據分析甚至機器學習,也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算法能準確預測找什麼樣的伴侶最有利於婚姻幸福。


這裡的關鍵原因是,你的婚姻幸不幸福其實主要不是取決於你的另一半——而是取決於你自己。預測你婚姻幸福的最重要指標是你結婚之前是不是幸福:如果你在結婚之前對生活就很滿意,也不憂鬱,總是很樂觀很積極,你結婚之後也會是這樣。


你原本就有的幸福感對婚姻幸福的預測度,要比另一半身上*所有*的指標加起來的重要性還高出4倍。


所以如果你本來就很幸福,你結婚之後也會很幸福。如果你本來就不幸福,你也不太容易通過跟一個什麼人結婚而變得很幸福……


那你說就算我自己最重要,另一半總歸也是有用的吧?我總不能找誰都行。就算是影響不大,我也想知道另一半的哪些因素對婚姻幸福度最關鍵。研究者的建議是你應該盡量尋找有以下四個特質的人——


第一是對生活的滿意度高。這個人本來就很幸福,不是整天抱怨那種。


第二是要有「安全依戀風格(secure attachment style)」。我們專欄以前講過這個,這是一種依戀你、但又因為自身很有安全感,所以不會整天限制你的風格。說白了就是ta愛你,但不會查你手機。


第三是「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這是我們專欄多次講過的「大五性格」中的一項,意思是辦事可靠,有紀律,有效率,有組織性。


第四是「成長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這我們講過太多次了,這樣的人願意通過努力來提高自己。


(中略)⋯⋯看來我們一直提倡的素質對婚姻也有好處……這就叫德不孤必有鄰,「高內核性相近,低內核習相遠」。


但是所有這些特質對婚姻幸福的影響都不是特別大,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


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是,如果你現在的婚姻感覺不是很幸福,但你覺得你們雙方都是好人,那你們再多相處幾年,婚姻會不會變幸福呢?沒有算法能夠知道。研究表明,想預測你們10年以後婚姻的狀況,最好的指標就是你們現在的狀況。如果現在不幸福,指望生了孩子就幸福,數據不支持這樣的期待。



研究者雖然不是很善於預測另一半的什麼素質一定能帶來幸福,但是對於「什麼因素不重要」,卻有很強的結論。另一半的以下這八個因素,跟婚姻是否幸福一點關係都沒有——


* 種族

* 宗教信仰

* 身高

* 職業

* 身體的吸引力

* 以前的婚姻狀況

* 對性的喜好

* 跟自己的相似度


而這些幾乎就是前面剛講的,人們找對象時最重視的一些指標!


我們是在根據錯誤的指標找對象。這是為啥呢?


賽斯認為,這些指標的特點是很「閃亮(shiny)」,特別容易留下第一印象,能迅速吸引你的注意力。短期相處會讓你很喜歡,但這不是結婚過日子的指標。


對此有人在大學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課程剛開始時,教授要求同學們對所有異性同學打分,看哪些人的吸引力最高。打分結果非常像婚戀網站的表現,大家都喜歡個子高長得好看的……


等到學期結束,教授讓同學們再次打分,還是問班上哪些異性同學最有吸引力——結果排名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當然就是因為大家已經相處了一段時間。


看來伴侶就好像飲料,喝一口跟喝一瓶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在涉及到關係和配合的時候,第一印象不是特別好使。


這就讓我們想起《魔球》(Moneyball)那本書中所講的,在有大數據之前,棒球轉會市場完全是錯的。人們過度重視球員身上「閃亮」的素質,什麼身材好不好看之類……殊不知,那個看起來胖胖的的球員,才是真正的未來球星。



把這些研究結果綜合在一起,你應該怎樣找結婚對象呢?


尋常的吸引點——長相、身高、職業、個性像不像你什麼的都根本不重要。如果要強行挑選,那就找那些擁有好特質的人,包括生活滿意度、安全依戀風格、盡責性和成長心態。


這一講最大的價值也許是能幫你debug!個子矮、亞裔、職業沒那麼閃亮的男性,身高過高或者長相一般的女性,在婚戀市場上被嚴重低估了。你要有《魔球》的意識,應該重點考慮他們。


最後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我們不早知道這些道理呢?也許因為關係是個複雜問題,兩個人婚姻幸福不幸福外人很難判斷。


又或者是因為缺乏快速反饋機制。跟長得漂亮的人相處你立即就會很愉快,可是優良的品質需要相處很久才能看出來。更何況我們並沒有很多跟人長期相處的經驗,如果一輩子只結一次婚,有經驗也用不上。


也許就是非得有經過大數據分析,才能發現這些規律。




影像來源:柯智元




部落格相關閱讀:


長期伴侶:人海裡找到你


更好的愛

0 comment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