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女孩子的六個建議:
- 找個能讓你笑的男人
- 找個有穩定工作的男人
- 找個會把你照顧好的男人
- 找個可以一起做家事的男人
- 找個和你靈魂契合的男人
- 不要讓他們五個人見面
—
幾週前跟朋友聊婚姻,發現一半的人對自己的選擇感到不滿。
這結果其實在我預料之內,女性的不滿比例甚至比男性高。
想起文章一開頭的老段子,只敢放在心裡偷笑,沒種說出來。
它真的道破了我們在選擇長期伴侶時的困境——我們總是想找到那個全方位完美的人,但現實總不如人意。
常在想: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一個人能徹底滿足我所有需求嗎?如果真有,那我是否也能同樣滿足對方的需求?(畢竟「憑什麼只有你一個人在爽」的公平問題總是存在)
我更好奇的是,大家是用哪一種標準在判斷「這個人能不能和我一直走下去」?
因為立場各異,我逐漸雕琢出了這個萬用問句:「你找的是愛人還是伴侶?」
真是乍聽起來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問題。
誠實說,這是我經常自問的題目。因為人生中了基因樂透,提早遇到一些狀況,迫使我開始去想像,只是想找樂子的人,看到我這副狼狽樣會不會離開?換言之,如果喜歡的女生遭遇跟我完全一樣的悲劇,我是會斷然放棄這段關係,還是不顧一切,堅持陪她走下去?
擇偶真的很難。有些長輩或社會賢達在聚會上喜歡指點,但你看他們的人生,似乎也沒什麼值得羨慕的。當你開始覺得「這樣的人生有什麼值得羨慕?」時,也難免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什麼路,怎麼會讓這樣的人來教我道理。
很少提到這點——我私下常看探討親密關係的書,無論作者男女,多年來也建構了一套自己的思考模式。這些書的觀點五花八門,橫跨不同世代與年齡的差異中,發現有一些共同的標準可以作為長期關係的參考。
找愛人和找伴侶,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你只想要一段短暫且快樂的關係,那麼愛人應該具備的特質可能是幽默、有創意、博學,並且懂得接話。簡單來說,這個人得「好玩」,讓你在對話中感到輕鬆愉快。
但談到找伴侶,標準就真的有差異了。奇怪的是,當我們面臨重大婚姻抉擇時,卻往往忽略了這個巨大的差別。
你以為,這叫作關係升級,但在做不到的人眼中,這叫作跨領域學習。
我們常以為,會當愛人就一定會成為好伴侶,但真的是這樣嗎?
下面提供一張圖表,是美國國內的婚姻滿意度追蹤調查。原書問世的年份是2014,所以資料最後的斷點停在2014年,但趨勢是顯而易見的——大部分的人對於自己選擇的配偶,隨著時間越長,相處越久,滿意度越下降。
而且這四十年來,就算經歷經濟飛躍、科技躍升、思想開放、人際交流頻繁,婚姻裡不滿意的程度,仍然繼續加劇。
現在很少有人指腹為婚,這是自由戀愛的時代,結婚對象都是自己選擇的。兩張折線圖的背後卻表明,我們是否該回頭想:你究竟是看上了這個人身上什麼難能可貴的特質,決定跟對方繼續走下去?
還是,這只婚戒,就只是「時間到了、該有名份了、該給對方交代了」的一種必然過程?
「再不結婚,我們就分手?」
不願意跟你分手,所以我們就結?
當很多已婚人士對婚姻感到失望,我們應該回頭檢視當初的選擇過程,看看能否發現更多未曾注意的問題。
長期伴侶的特質
進入長期關係後,你不能只用愛人的角度看對方。隨著時間推移,你們會共同經歷人生中的艱難時刻。這時候,伴侶應該是那個能和你一起面對困難,做出艱難決定的人。
例如,當你生病甚至需要緊急送往急診室時,理想的伴侶應該是那個在你無法行動時,能幫你聯繫家人、拿健保卡去藥局排隊取藥的人。如果情況嚴重到你昏迷,甚至需要跟醫生討論是否截肢,這個人應該是你完全信任,能將生命交託的人。能在你最無助的時候替你做出艱難的決定,並在痛苦中陪伴你,和你承擔接踵而來的一切。
上面講到這麼極端的案例,並不是要嚇你。如果你婚前從來沒有想過這件事,而是只想跟一個當時愛來愛去,「感覺還不錯」的對象海誓山盟,也許你沒有太認識這條道路通向何方。
責任感這東西很微妙,一提到就讓浪漫變得「不好玩」。但如果你真的在找長期關係,應該更在意那些難以培養的特質,而不只是關注這個人好玩與否。畢竟,不好玩不代表人生不精彩,那些難以培養、維持的良好特質,反而是一起走過必經之路的關鍵。
但矛盾的地方是,有些內在很可靠的人,真的完全提不起你的興趣。當朋友的時候,話題也經常聊不下去。理性上,你是欣賞他的為人,但想到「和他在一起應該要有說不膩的話題」,他遲遲無法達標,怎麼辦?該降低自己的喜好標準嗎?
這件事經常讓你很為難。對吧?
沒關係,我們先來聊聊另一個話題——婚姻。
更白話點說,就是:啊我們人活得好好的,幹嘛要結婚?
向各位讀者推薦這幾集葳老闆談婚姻。這個觀念我蠻有體會的,也是我覺得選擇和一個人交往或結婚最不一樣的地方。另兩集講的是許多女生最常有的疑惑:「為什麼我男友到現在還不想跟我結婚?」也有從女生的角度談到「如何增加自己的選擇權」。
你們兩人最終不一定真的要結婚,但如果準備心態是奔著這個目標在一起奮鬥、生活,那你在一開始挑選人的標準真的會出現極大差異。
曾在 Google、矽谷服務,後來透過科學化數據,轉職成為婚戀顧問的 Logan Ury 在書中曾提到:
當人們問我,讓一段感情歷久彌新的關鍵是什麼,我經常引用達爾文在自然選擇上的發現來回答:「生存下來的不是最強壯的物種,也不是最聰明的物種,而是對變化適應最快的物種。」
即使你們現在的感情很好,如果你不適應變化,你們的感情仍然可能失敗。你的生活或者你伴侶的生活,都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變化。營造一種可以適應變化的親密關係,這是它可以歷久彌新的關鍵。
也許你認為,自己在未來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你已經成了那個長期以來你要成為的人。
觀察了周圍的朋友,發現有些人本質是非常理想的伴侶,但因為他們不具備「愛人」的特質,可能在最初無法吸引太多潛在異性的注意。反之,因為缺乏這種吸引力,他們也很難與另一個人發展到下一階段的關係。
這些人往往最困擾的是:苦等不到「第二次約會」。
有人問過我:「女生是不是更喜歡好笑的男生?但我就是不好笑啊。」
站在他的立場,我說,如果你本質上不是一個有趣的人,可以試著多走出自己的專業領域,了解一些雜學、時事或網路迷因。不用勉強自己,但要嘗試認識一般大眾普遍覺得好玩、有趣的東西,拿到面前琢磨一下,把自己的無知稍微抹除,這樣能讓你在各種話題中更有餘裕。(我平時不開黃腔,那也不太是我建議的交際風格)
甚至,你可以筆記一些真的很好笑的故事,試著在公開場合自然地分享。把這個當成公開演說的壯膽練習。
但,人生最難的,就是這個 but。「如果你本來就不夠有趣,而且也接受了這個事實,你又能隱藏多久?」
「不是你的,終究不是你的。」這句話說的不僅是你想成為的角色,也包括那些你無法企及的人。
成熟的大人,除了知道自己做得到什麼,也明白自己與他人的界線。有些遊戲,本來就不是設計給你玩的。重點在於你有沒有認識自己能夠接觸的市場,這才能保證你待在對的地方,與比較適合的人保持來往、互動。
婚戀市場其實就是一場自我行銷,或說自我策展。你可以好好經營自己擅長的部分,但終究無法成為一個你駕馭不了的假人設。真正懂得欣賞你的,你原始笨笨的樣子對方就不會排斥了。不用特別去成為誰,因為你就不是那個人,所以演久了你也會累。
如果是給男生一些建議,我會說你不用強調自己是新莊彭于晏、三重許光漢,因為彭于晏、許光漢真一站出來,不用報上名號,準備要衝上去的人比螞蟻還多。你最終還是只能成為你自己,所以也不用太怨嘆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比我們這些雜魚感很重的還要高檔。大部分的男生不一定有中基因樂透的機運,但也不是沒中獎的人就一無是處。(倒是我還是會提醒男生還是記得儀容保持乾淨,穿搭要懂一點,尤其是認識自己的身型與氣質)
你有自己的市場,你有你能夠吸引到的異性,最純粹的問題是,你現階段能吸引到的人,你不喜歡。就這樣而已。如果你不滿意自己,想要改變自己的現狀,有不少讓生活更豐富的課程你可以去上,我說的不是那種把妹課、搭訕課,我說的是那些讓自己變得更好的課。
比如,你一直很想改變身材,那就找一位教練,空出時間,好好打造身型。不滿意自己亂七八糟的生活步調,就找書、找很厲害的專家,或是上 YouTube 從一些醫生與營養師的長期研究,記錄怎麼靠著好好吃飯吃出健康,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品質。長期睡不好,那也要把這件事情當成一個重要主題,好好解決。就這樣,先專心顧好人生三件大事:吃、睡、練,這是彼此相互關聯的。
也許短時間內不一定找得到理想的伴侶,但如果真的那樣的人突然出現了,她一定會檢查「你有沒有把自己照顧好的能力」。這是很看平時基本功的累積的。如果發現這件事你做不到,或是做不好,這對魅力值是很扣分的。要隨時保有在市場能見度的競爭力,平時如果不願意付出一點努力,面對她身邊其他更亮眼、努力、生活精彩的競爭者,你的勝算驟降。
已經承認自己「先天不良」了,可不要再鬧到「後天失調」。
回頭來說一些現實狀況。
交友經驗告訴我,有些人是很好的愛人,博學又風趣,能陪你玩樂聊天,但當你想長期發展時,卻發現他們缺乏穩定和可靠。這時該怎麼辦呢?
這是親密關係中最兩難的環節。
一個人可以學習和成長,但要同時高度兼備愛人與伴侶的特質,這是完全不同的技能組合。當你專注於培養一種能力時,另一種能力可能會被忽視。一個人可以努力,但很難做到面面俱到。
所以,如果你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無法同時兼具這兩種身份,那麼你就必須思考哪一種對你更重要。同樣地,當你看待對方時,也需要思考:如果這個人只能具備其中一種屬性的特質,你更看重「愛人」的特質,還是「伴侶」的特質?這取決於你對這段關係的期望。
有些人在婚戀市場上,只想找一個能陪自己吃飯、聽音樂、聊天的伴,不讓自己感到孤單。待不爽了,就會想換。而有些人要求的層次更高,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一個能陪伴他們走過人生風雨的人,無論是面對疾病、經濟困難,還是養育孩子的責任。
我觀察一個伴侶身上應該具備哪些特質,更偏向尋找那種「很難培養的」或是「很難輕易被改變的」。舉例:就算對方的外型真的是我的菜,我還是會傾向觀察,這人的心地善良嗎?情緒穩定嗎?面對信任自己的人會是一位忠誠的人嗎?處理爭執的能力好不好?
如果有機會,也可以找機會瞭解對方在困難時刻的溝通方式。這些都是值得不斷發展的特質,無論這個人現在是否已經預備好進入一段關係。
我覺得最棒的是,以上這些特質,在一個人成年後,基本上已經定型了,或至少已經形成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學。而我要做的就只是判斷一件事:「這個人的生活方式,是我能長期接受的嗎?」
如果反覆思考後,還是覺得有問題,那就很明顯——這個選項不適合我。
注意喔,我從來不假設對方願意為我而改變(這種企求大多不符合現實),甚至會想,如果這人永遠都是這樣處理事情與情緒,能不能心甘情願和這人繼續走下去。
我深信:成年人的交友與擇偶,一概只做選擇,不做教育。
當然囉,如果只是想尋歡、玩玩,找樂子,不介意短期關係,那外型看順眼的,相處起來還可以的就行了,不用想這麼多。
但如果你是想要長期穩定、共同成長的關係,那有些人一開始就不該是你的選擇。
你這一輩子的時間有限,心力也有限。越認識自己,面對市場就越能知道自己的客群在哪裡。
一段好的愛情,確實可以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前提是你選擇了一個合適的對象。如果你不幸選錯了,也不用太擔心,或許你依然有機會成為下一個蘇格拉底。(?)
最終,一個值得參考的標準是:這個人是否能激發出你最好的一面?還是他只會讓你展現出自己最不喜歡、甚至討厭的那一面?
誠實面對這一題,你的人生也許會更精彩。
祝我們都做出最佳判斷。
—
同場加映:
近幾個月對許多事情有所感,部分原因或許是聽了大人學的 Joe 開的這門課《洞察戀愛對象的系統化做法》。
好課,也順便推薦給大家!
—
影像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