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人看教會系列 6:「今年是關鍵的一年」與 先知

by 柯智元
關鍵的一年



本文一萬字,寫作時間橫跨十年。


這篇草稿,從我28歲寫到38歲,終於完結。


現實人生,經常比小說更荒誕。埋藏,並不等於遺忘。


致我逝去的青春。(指的是內容,不是寫作花的時間)





「你常算命嗎?」


「你相信算命嗎?」


「算命的人給的叮嚀,你會照做嗎?」


「對『老師』畢恭畢敬、唯命是從的人,是相信命運可以改變嗎?」


「你有沒有想過,怎麼樣的人會相信算命?虔誠者?幸運者?還是走投無路的人?」


這些問題時常在我腦海中飄過。


也許外面的人不知道,在教會有一個類似的角色,在我的認知裡,對應著外界所謂的命理師。


有些會友聽到我這樣說,可能不太高興:「你怎麼能說他們是在算命呢?」


仔細想一想,雖然不完全一樣,但兩者有不少相似之處。


我認為,他們都是基於一個你無法感知的世界,然後給予現實生活中的建議——這可能是他們最大的共同點。


這群人大多態度友善,但也有一些比較特立獨行的人,我不一定會想和他們成為朋友。


他們的工作內容是什麼?嗯,他們偶爾會告訴你,在禱告時見了什麼異象(比如看到畫面或聽見聲音)。


簡單來說,就是「上帝有一些專屬於你的話要告訴你」。


是專屬給你的喔,不是公版或罐頭喔。希望不是。(若我們是以相信一個人為前提的話)


這些話,有時候講得很具體,有時候很虛無飄渺。有甚者,更會左右你人生的某個重大決定。


十多年的時間,這些分享聽過不少,也見證過一些光怪陸離的結果


我已徹底離開那個環境超過十年。


最近一次想起他們的身影,是幾週前在街頭的公民運動。


「一個真正受上帝差遣的先知,會預見這些事情的最終走向嗎?」


有時好奇抓抓頭。我不是他們,心底沒有答案,但記得他們說過的那些話。


這就是作為一個手裡有日記的老派人,才能擁有的優勢——核實。


今天來聊聊我遇過的那群先知。


別誤會,我說他們是先知,這兩個字不是反諷,真的在教會有一群這樣的人,甚至有人以自己有先知恩賜洋洋得意。


如果你覺得很新奇,這篇文章一次說給你聽。


但也得先聲明,這篇會講到一點國內政治。除了政治,其他領域看之後有沒有機會再聊到。


如果你不喜歡政治文,現在就可以先跳出。但如果是長期讀者,應該也知道我的寫作風格,我一向不太評論自己不懂的事情。對於想講的事情,也只描述我主觀看到、想到的,讀者如果不認同,依然可以保有自己的觀察。


我從不強迫任何人一定得接受我的論點。




不專業名詞解釋:先知


維基百科説:



在宗教中,先知(prophet)是被視為與神靈接觸的個人,據稱代表神靈說話,作為神靈與人類的中介,將來自超自然來源的訊息或教義傳遞給其他人。先知傳達的訊息則被稱為預言(prophecy)。在不同的宗教信仰裡,先知的定義並非全然一致。



歷史上的許多文化和宗教中都存在先知身份的主張,包括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古希臘宗教、瑣羅亞斯德教、摩尼教等。


先知在教會裡有很重要的地位。早期的先知向信徒傳遞上帝的話。有時候,先知傳的話是新的啟示和真理,有時候是預言。早期,基督徒沒有家家戶戶備著一本完整的聖經。


有些人甚至接觸不到任何新約聖經的書卷。新約的先知,這時候就能起到作用。他們可以作為一種資訊上的「補充」角色,幫助那些無法「讀懂上帝」的人聽到上帝的話。


所以我們會說先知這種身份是一種強大媒介,甚至可以說,主宰你對這個信仰的想像之一。


你遇見一位善良、貨真價實的好先知,會覺得「這上帝真好」。相反的,如果是假先知,你可能會失望地認為「教會讓我很失望」並懷疑「上帝可能也不如想像中美好」。


但上帝本身是沒有改變的,依然如初。因此,信仰的歷程往往取決於你遇到的是誰,這會極大地影響你如何看待這份信仰。



現在已經是新約時代,如果我們用善意去解讀「我們遇到的總是一群發預言很準確的先知」,那可能會有以下的狀況。


劉三牧師說過:「歷來都有厲害的先知,但聽話的信徒卻不多。換句話說,即使這個先知的話百分百來自上帝,也不代表信徒的靈命就會因此復興。聖經的舊約和新約都證明了這一點。因此,預言準不準其實沒那麼重要,除了讓大家高舉這位厲害的先知外,實際意義不大。唯一的後遺症是,你可能會變得非常依賴這位神準先知,因為他太準了,然後慢慢地,你自己和上帝之間的關係就模糊了。」


先知太強,喧賓奪主,反而被信徒當成是上帝,人類是軟弱的,喜愛英雄的,因此這種事在所難免。


不過,換個角度思考:先知指引的方向,是否有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


當然可以。尤其在你我都無法查證的當下。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成為史官



我的記性不算特別好,但一直有一些擴充記憶的方法。


從小就養成了幾個固定習慣,其中兩個維持超久的——慢跑與寫日記。


這些習慣已持續了超過二十年,至今仍在改進。我只要一想到,就會找出日記簿,記錄生活中的趣事。


風格轉換過很多次,現在不太寫流水帳,大多是價值觀、哲學的探討,偶爾有撞擊自己認知的新事件。


國小時期,是紙與筆,而且有特別愛用的某印刷廠格式。


長大後,逐漸把這個習慣轉成數位化,方便自己開記事本搜尋關鍵字。


即使已經離開教會超過十年,當我翻閱那段時期的日記時,依舊能迅速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和對話,以及那時的氛圍。


那是個沒有 iPhone 的時代,大家常用的網路社交工具是 MSN、Skype 和無名小站。


現在的小朋友也許很難想像,因為可能平時就會追蹤牧師的 IG,想幹譙就會開 Threads,而當時連現在認為已經「充滿老人臭」的 Facebook,都還沒有盛行。


我們常在教會的建築裡度過整整二到三天,尤其如果你是經常有服事的同工,沒有個人與家庭的週末時間,是很稀鬆平常的狀況。


當時有一套教義,稱之爲五重職分,分別是:使徒、先知、福音傳道者、牧師、教師。


其中,我有一段時間隨筆記錄最多的,就是先知。


因為知道有一天會忘掉,但是手裡有紙與筆,必定能留下痕跡。


「有能力發預言」的人,如果在虛擬的電動世界,絕對是玩家要想辦法先取得戰前報的對象。這種能力,真的很令人著迷。


2007年,教會有一大票先知不斷發預言,宣稱「2008年將是臺灣的轉捩點」。


這話很微妙,但只要沒有具體明講是「什麼方面」的轉捩點,之後隨他們怎麼解釋好像都算合理。


換言之,就是這種預言不可證偽。而我特別留意不可證偽的事情。


講句大白話,為了實質比較。


如果今天你說你有絕對音感,這是很封閉式的技能,我驗證你的方式很簡單:用鋼琴彈一個音,請你直接說出唱名,我們現場直接核對。從此,我就清楚知道,當你說「欸我有絕對音感耶」,這個公開宣告有沒有唬爛的成分。


這個音你不滿意,我們就再試一次。如果你連錯五次,大家心裡都有底。走出大門,你對外依然可以繼續掰你有絕對音感,但我也會有自己的結論來對抗你的說法。


甚至有必要時,測驗的當下我還可以跟你講好「這次我們要全程錄影」,讓你接受公評。我也方便自保,你當晚真的連錯五次,一次都沒有說對,所以我今後說你只是在豪洨,沒有誹謗,也不是造謠。


而,發預言——這件事就有趣了。


它是很開放式的技能。因為當事人看到的可能是一句話,一幅畫面,聽到的一種聲音,我無法直接「查證」。而對方事後解釋範圍可以非常廣。


如果又擅長冷讀線索與他人的微表情,所有可以說死的話,全部巧妙地點到為止,保留最寬廣的解釋彈性,我還真的只能雙手一攤,拿這種「假先知」沒辦法。他們怎麼說怎麼贏。


在教會裡有很多事是「以上帝之名」進行的,如果你多問幾句,可能會被視為不太友善。


先岔個題,補個前情提要,給不熟悉臺灣政治的讀者。


臺灣首次政黨輪替,民進黨政府上台,是2000年的事情,而他們之後又連任過一次,所以中央執政一共八年。所以可以說,在人生最寶貴的學生時期,我差不多都是陪著這間國語教會一同成長的,也看到他們這八年如何慢慢改變


回想2008年,教會當時每週聚會都在講:「這是關鍵的一年。」


當你坐在台下,發現每一位先知都這樣說,你可能會懷疑,是不是「沒有這樣認知的先知,教會一概不邀約」?


還是「就是因為事前知道他們會這樣講(或政治立場相近)索性直接找來說給所有弟兄姊妹聽」,當成第三方中立發言?(欸這讓人聯想到企業講師的某些用法)


因為這一切幾乎看起來像是精心籌備的一場大戲。你可能會驚訝地想:「我是不是正在見證一個看似重要的歷史時刻?」


回到我上面說的:如果你多問幾句,可能會被視為不太友善。


請記得這段話,保你延年益壽。


所以當時我沒有多問,學生的生活是很單純的,所以我只是每週把自己的所聞所見,一筆一筆寫下來。


2008年,國語教會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開戰氣勢。


當時朝小野大的陳水扁政府執政邁入第八年,近乎完全跛腳。


我遇過一位國際型的先知,他曾經準確預言當時的首爾市長李明博之後會當選大韓民國總統,事實證明李確實也當到了總統,不過,先知當時並沒有說,李後來因貪污入獄,身敗名裂。


同樣,當時也有先知預言臺灣將發生大地震,甚至講過很誇張的,地震會搖得非常大,進而使島嶼(物理上)裂成兩半。


但這好像也從未發生。


事後,他們對此有諸多自圓其說的理由,比如聲稱地震不一定得是物理的,也可能是「心靈的震動」。


還有一種更完滿的進階說法,叫作「孝感動天」。就是因為知道這個真相的人,夠用力禱告、呼求主名,想要阻止臺灣走到最慘的那一步,所以上帝憐憫、轉向,沒有真的讓這件事發生。


聽起來有些奇怪嗎?我理解讀者可能會這樣想。其實這類狀況,就算不在教會,我們也在其他地方見過


能講出這些話的,不一定是沒受過教育的人,甚至有些帶著你這輩子無法企及的高學歷光環,迫使你開始懷疑自己的邏輯與智商。


「你怎麼知道這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這就是前面所謂的不可證偽。這種誰都可以講的話,其實照常理來說就可以不用講了。因為意義不大,當事人怎麼講都贏。


「欸靠,你把所有話都說完了。」


你真的敢當面這樣對先知說話嗎?!


嗯,是的,我不敢。所以我只能默默地把這些寫進日記裡。


那時,聽到好多先知說:2008年很關鍵,會有翻天覆地的改變。


這些話讓某群人聽得非常興奮。我覺得他們可能會希望把這些關鍵句錄下來,隨時回放。


他們在想什麼,你我都知道,只是不說。


那段時間,如果你想讓某些人喜上眉梢,就只要刻意提到「別忘了今年有多關鍵」。


像是一種通關密語,心照不宣。懂的人就懂。


有沒有注意到?只要稍微懂得修辭和人情世故,其實你可以「憑信心」預言很多事。


如果現實世界的結局不利於你,也能像拍拍肩上的灰塵一樣,四兩撥千斤。


「喂!他又沒惡意⋯⋯」


「對啦,他真的只是想幫忙啦。」


「啊你怎麼不看看自己?難道,你就很完美嗎?」


因為教會是一個充滿愛的地方。既然沒有什麼實質損失,就沒有弟兄姊妹會需要因為自己發的預言不準公開道歉。


很快就得放下。也必須放下。


但在這裡跟某些人講到政治,狀況就變得更有趣了。


尤其是如果先知此刻說的,是一個群體極度希望發生的事件,你先退後默默站到一旁,以人類學民族誌的角度重新觀察全局,會顯得有滋有味。


翻著日記,我像是在看一部劇情百轉千迴,但又已經預先知道結局的電影。


既熟悉又陌生——我到底看了什麼。



「主我在這裡但⋯⋯請差遣他!」



始終清楚,教會裡某些族群一直很死忠支持某特定政黨,但你從來不會聽到直接的證言。畢竟高層身份敏感,會眾背景又多元,說話還是謹慎為上。


但有一個可以具體觀察的點,就是當公民運動四起時,這群人對這些公民運動的態度似乎總是比較冷漠,而不是想去接近、理解那些公民提出來的訴求。你真把活動單張拿到他們面前,他們還會「這三小朋友」的表情。


不論是拆遷、徵收,或是國家機器對公民採取不正義、赤裸的暴力行動,在我記憶中,他們最常給我的印象,就是當個旁觀者。


如果你想去支持那些運動,你就自己去。因為他們沒興趣,也沒有必要跟你隨之起舞。



當你覺得應該是自己年少,賀爾蒙作祟,容易路見不平,所以把這群人跟你公民運動的那群朋友清楚畫線分類。


而一場又一場運動,你會更驚訝地發現,教會的那群人「正巧」都沒興趣。但表面上,他們會禮貌指出,因為教會的事情更重要,而他們心中「有個更遠大的目標與理想」。


更有趣的是這一點:你以為他們事不關己,但他們週末偏偏最愛辦國家禱告會,或是那種以要轉化社會為主題的聚會。是很認真的那種,沒有在戲謔,也毫無諷刺意味。是一群人極度用心想把一件事做好的那種態度。


當你還在好奇,等等,現在是在演哪一齣?同樣那群對議題一向超級冷淡的人,現在突然對這個國家的外交、國防、內政、能源、教育、財政這些超硬的議題,似乎有了超多想法。


姑且先不論那些懶人包是誰餵的,你懷疑,今晚台上的這群人,根本沒有一個知道今天要來禱告什麼。那群眼神空洞的先知,說著很多很大的詞彙,但好像又沒有一個真正瞭解實質內容。


「來!今晚我們交給聖靈帶領。」


是的,又回到最合教會口味,最「政治正確」的態度。誰敢挑戰上面這句話,請直接站出來。


如果在職場,外人會說,欸,這樣叫「不負責任」吧。他們會反擊:你不懂,這叫「去中心化」。因為耶穌是他們世界的中心。而你被人的思想轄制。哪像他們,已經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這是一場,沒有 rundown 的活動。沒有「主題」,沒有「立場」,只有「順服」,只有「神的同在」。


「我們禱告,是要靠著主的意念,而不是人的意念。」


你乍聽覺得怪怪的,但依然跟著眾人先順服地點了點頭。


突然醒過來。


「等一下,靠北,所以你們今晚是有準備還是沒準備?」


身為一個社運青年,你沒有掀桌,反而想靜下心,繼續往下看他們要幹嘛。


因為好奇,這群成天嘴上巴拉巴拉禱告的人,一回神,從天堂飛回凡間後,對這些你平時關心的議題,是否出現了小說裡寫的「天啓」,你好奇如果一個人被上帝點燈後,突然出現爆量智慧。而你此刻的理解處在哪一個層次。


「原來有些人還真的認為,完全不翻書,每天一直敬拜,一直禱告,就可以變成那個領域的專家喔?好新鮮。」


正嘖嘖稱奇,另一群說「早有領受」的「先知團隊」,卻已經列出一卡車的代禱清單事項。


誰說今晚沒有代禱事項?白紙黑字列給你,請傳下去。


你正驚訝他們成長的速度。因為你沒看過有知識進度棒集氣得這麼快的。


「難道天啟是真的?他們是天選之人?而我只是一介愚民?」


索性把先知團隊列出的清單,眼睛湊近細看。


⋯⋯你原地往生。


之前在部落格有寫過他們領受過哪些東西


我常說,經得起一再回味的東西,才能稱為經典。


舉例,看過韓國瑜,其他再走上舞台的,將是你連正眼都不想瞧的貨色。這種就是經典,就是雋永。


回到那個眾人在空中飄來飄去的禱告會。更有甚者,他們不會明確地說,公民「具體上」該怎麼保衛家園,而只是告訴你「我們平時要多禱告、多聽主的聲音」。


但這樣的組合技,真的足夠撐起整個兩個小時的禱告會嗎?


當然不夠。


所以有一段時間,先知或代禱團隊們會分享,其中幾位近期做了什麼異夢,在異象中看見一隻火鳳凰 blahblahblah,或是看到一朵很大的烏雲,籠罩在一個破敗的城堡,那個形狀可能是總統府 blahblahblah,這類電玩感十足的意象。


而這些畫面,他們深信是上帝要對會眾說的。


一晃眼,兩個小時真的就這樣過去⋯⋯


那時同婚還沒通過,台上也有不少次「為校園裡同性戀情慾的靈禱告」的環節。身為一個異性戀生理男性,突然不好意思地想問「那同樣都是情慾問題,我的也可以一起解決嗎?」


常參加這種解夢大會,你離開時,會依稀記得周圍各種窸窸窣窣的禱告聲,但對於這個國家、議題、重要主題有沒有更瞭解?


看著同一群人,我經常是覺得沒有。甚至,他們認為平時會一直關心政治、社會議題的人太狂熱,而他們是比較理性的。


生氣了嗎?想真的丟出幾個時事問題來測試看看他們的程度嗎?


再一次,回到我上面說的。


記得嗎?如果你多問幾句,可能會被視為不太友善。


建議你就此打住,為了保全自己。你不想在一個群體裡被討厭⋯⋯對吧?


身處民主時代,尊重個人自由,他們若知道你心有不平,打算加入公民運動的行列,倒也不會太直白攔阻你上街。但你會明顯感受到,在這件事情上,你一個隊友都不會有。


是的,你如果在這裡想當社運青年,註定孤身一人。因為你若是這樣看待轉化,重視「實質推動議題的影響力」,本來就不該出現在這邊。


是你自己搞錯重點。而他們——只是做了他們該做的事。


他們深信國家是靠著每個週末聚集、禱告改變的,而不是「一位公民要不要在關鍵時刻挺身站出來」。


請留意,這裡說的站出來,不是在講「投票」,而是平時生活的實踐,比如參與真正蹲點的公民組織,他們的行動與講座,真正去認識這片土地。還有查驗那些新聞上說的「暴民」,是有「多暴力」。


「或許,他們更信任自己口中的呼求,而不是信任自己二頭肌的力量。」


這是我十多年間,從青春期到步入職場,千百萬次為他們羅織理由後,最終接受、承認的真相。


不用當面檢討他們。因為這個架構早已有一套行之有年且近乎完美的話術與邏輯,來對抗你的質疑,甚至足以直面你所提問的各種社會議題為何缺乏理解。


那是一種靈巧、穩固的太極站樁。還沒開打,你光看站姿,就知道「這套拳法一脈相承」。


最後可以有效將風向帶到讓你自我檢討「哎呀我是不是真的態度很差」或是「欸我有必要這樣對他們嗎」。


老實說,這些人不是壞人,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甚至是獲得周圍人敬重的好人。


但如果你真的想轉化社會、轉化國家,我最誠心的建議是:你就直接跳出去,自己把心中的任務給幹了。你要相信自己的能耐。總是己願他力的人,是可悲的。


別放任何一絲希望在他們身上。


因為你可能永遠等不到。


理解這一點後,我才瞬間明白,不適合這邊,而且早該選擇離開的人——其實是我。






我的「篩友原則」


國外的諺語說:「一個人可以(永遠)欺騙一部分人,或者在某時某地欺騙所有的人,但是他不能在全部時空欺騙所有的人。」


後來才察覺到,我的交友其實很重原則,因此盡量避免與兩種人來往:

一、不誠實的人

二、專業經不起查驗卻愛造聲勢的人



對於遇過的這些先知,不確定他們屬於哪一類。因為當時的我,一直處於觀望狀態。


有些人,懷疑過是第一種,但也看過第二種。


不論是哪一種,只要提出這些質疑,有可能就會被指責是法利賽人。


等一下!


讀者這時候可能會問:法利賽人?這啥新角色!他們是什麼人?


用簡單一點的話來說好了。


你就想成——那是一句髒話。


在教會語境,你被說是法利賽人,或說你這樣的表現像是法利賽人,你要知道「你正在被罵」。


理解到這樣就可以了,其他歷史故事你可以先不用知道太多。(讀完文章後有興趣再查)


因爲怕自己動不動就表現得太法利賽人,有些真心話,回到家,我只敢對日記說。


無法明確對先知們的見解做出信仰之躍,但某種程度覺得對自己這樣的狀態有罪疚感。抬起頭,卻還是覺得這樣的畫面很白痴、很矛盾。


我發現那幾年的日記,現在看起來,更像是一種對青春歲月的回顧。


證詞早已全部備妥。


在2008年,我曾是一名小組長,要照顧一些比我年輕幾歲的組員。


經歷了那些先知一陣又一陣的狂暴式預言後,一位組員私下告訴我,他已經下定決心,想離開教會。


不是暫離,而是「永遠不再進到教會」。


我當時的立場很尷尬,只能表示「知道了」,但後來回想那種場景,反而想自問的是:「可以待下去的人,也許現在看來比較不正常」。


關鍵的一年



誰來定義「關鍵的一年」?—— 更大的禾場



「2008 是關鍵的一年。」


後來教會對於「宣教的中國」的異象一湧而上,說那是一個很大的禾場,還沒有得救的靈魂,俯首即是。


這主軸概念用白話說:如果福音最後要傳遍地極,中國人的興起,會是一個關鍵,所以臺灣扮演非常重要的人才輸入位置。因為臺灣民主、自由,語言相通,文化接近。


但你用現在的思維,回頭看往事,就會發現這些考量都沒有列入人身安全、反滲透層次的民防思想。


那時很想問:你周圍不是很多先知?沒有一個人告訴你未來嗎?


但我還是打住了。


記得,在戰略位置上,臺灣一直是潛在的「被武力侵略者」,而不是反過來。


別的國家的人對於這種來來去去的事,完全可以不在意,但若你也跟著不在意,我不會定義那種心態叫憑信心,而是——無知。


除非可以現在就簽好切結,表明「我若是在中國入境時被莫名其妙亂抓,完全沒有要臺灣這邊救我」。真被拘捕時,直接雙手一攤,爽快在大牢裡被拔指甲、三餐吃餿水、然後「上電視被認罪」都甘之如飴,再來談什麼叫憑信心。


你做得到的事,就不叫吹牛。但你如果本來就知道自己做不到,又成天一直嚷嚷、靠腰,我覺得外人看到你如何行銷上帝,會希望你不要進到他的公司來行銷他的產品。


可惜當時這種反思的論調是極度逆風的,所以不會看到太多實際的評估,只會在先知特會裡,聽到一次又一次的:弟兄姊妹們,當剛強壯膽!穿起「神的全副軍裝」!


打個岔,這個莊嚴的名詞,出自以弗所書 6:13~17。下面貼一下原始經文,讓大家品一品。


「所以,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所以要站穩了,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此外又拿著信德當作虅牌,可以滅盡那惡者一切的火箭。並戴上救恩的頭盔,拿著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


你說,等等,寫這一大缸都沒有談到實質的東西啊,如果你興高采烈跑去中國,人卻被中共抓了怎麼辦?


他們會回你:不要過於理性,要相信全能的上帝。


在那種聚會場合,當情緒價值已經餵到最滿、最高潮,聽到主旋律的登高一呼,一堆哭喪的臉都會衝出去。


「無論如何,中國人需要福音!我們每個人都肩負重任!」


撕心裂肺的聲音與呼求。如果你第一次參加聚會,好死不死就來到這種「送中大會」,絕對畢生難忘。而我還參加了不下十次。


這些童年經歷,使我現在能夠冷靜面對一些不尋常的事情和人物。朋友說那是大將之風,我說,那是經歷重大心靈創傷後的習慣性面癱。


好幾次特會,看到一群口口聲聲說自己愛主的人,為這個遲來的「身為臺灣人的終極體悟」哭天搶地,慷慨解囊。


「感謝主,我明白了!原來,這就是我身為臺灣人的最終意義!謝謝先知!謝謝牧師!」


不論政治立場和投票意向如何,當時有許多弟兄姊妹為這個「異象」奔走,甚至進入了一些較為危險的地區。


眾所皆知的李明哲事件是發生在2017年。如果提前十年,我想應該很多教會就撤了,至少,這群弟兄姊妹當時是非常執著、熱情在牧者的中國夢裡的。(而為何這群臺灣牧者會有這些中國夢,這篇文章就先擱置,暫不討論了,以後有機會再寫)


國民黨失勢的那八年,國語教會活得很精彩。如果你有親自參與過,不難猜到我說的是什麼。


全程沒缺席,也算是一種罕見的成就。日記簿幾乎成為了這段歷史的佐證,在我都已經快要真的遺忘的時候。


這些文字不斷提醒,曾經的自己是如何管理時間,如何願意相信人,還有懷著哪些對組織不切實際的期待。這些都是足以讓我自省一輩子的養分。


距今已超過十五年,我好奇,那些「2008大變局」的先知,在預言馬英九將帶領國民黨凱旋歸來時,是否也看到2013年的反媒體壟斷運動和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


對於那些言之鑿鑿的預言,有時迫使我會對「今年關鍵論」這種老調皺起眉頭。


我想反問:你生命裡,從出生到此刻的每一年,哪一年不關鍵?


時間軸本來就是個向前的過程,後來的事件發生,如果不是突發,就是跟先前的準備有關。現在的無知,奠基在過往的漠不關心。人生每一種體驗與因果,成敗、偶發,彼此相互關聯,是要怎麼說哪一段「不關鍵」?


與其問:什麼時間才配叫作「關鍵」?倒不如想:什麼是「毫無重要性可言」到足以一鍵刪除的?


根本沒有。


好的、不好的,都造就了今天的你。走到今天,你之所以為你,是那些時日。


說得更直接、赤裸一點,關於這個震盪的2008,或許從大人視角,真正該問的是這樣的一句話:


「是不是只有在你支持的政黨或政治人物即將得勢時,你才覺得關鍵?」


如果你一心只想要贏,即便真的贏了,然後呢?


心中的大魔王倒下後,今後還會有「這是關鍵的一年」嗎?


2013 反媒體壟斷運動時,關不關鍵?


2014 國會違法亂政,主張公民不服從的學生當夜決定直衝立院時,關不關鍵?


2015 某人不顧一切,直接飛去新加坡跟中共領導人握手,關不關鍵?


2024年四月,又是某人,這次不用透過第三地,直接飛去中國,再跟中共領導人握手,那幾天行程還哭得唏哩嘩啦,關不關鍵?


回憶我在大西洋唸書時,那些依舊死命抱著中國夢的教會,在太陽花運動以前,並沒有大張旗鼓預言:2014 關不關鍵。


2016年,執政八年的國民黨氣數已盡,又遇到朱立倫執意「換柱」,眼看各自據地為王的諸侯們,就要鳥獸散,投票在即,看來真的是死定了。關不關鍵?


是先知突然盲了,失準,再也看不到未來?還是他們沒收到聚會邀請?


每一年的一月聚會,經常聽到牧師這樣開場:「今年很關鍵。」


經歷過十多年如此洗禮的我,會想直接問你:你在說哪一年?


翻閱日記,我想起了自己當下的疑惑與掙扎。


空洞的信仰若不堅實,終究只是一場熱鬧。


即使是再華美的語言和高明的修辭,最終也只是為了服務自己的意識形態而存在。


更好的中文能力,更精妙的屬靈語彙操作手法,充其量,只是來為自己的選擇找尋一個更高端、更優美的說辭。


既然我們都看不到靈界的風景,肉身被困在物質世界,那頂多就是一場又一場「修辭的對抗」。



階級高的(如牧師),資深的(如執事),在教會待得久的(如老會友)用人生經歷制伏你的反動。


「請你認真聽。今年,就是臺灣改變的一年!」


然,馬英九當選總統,國民黨從民進黨手中奪回渴望了八年的中央政權,除此之外,我似乎回想不起更多2008年還有什麼對這座島嶼「夠重大」的事件,當時值得他們每週大書特書。


甚至讓我失去一位「其實是正常人」的好朋友。(其實還遠遠不只這一個案例,這一篇先講他就夠了)


現在看起來或許極度可笑,但那時候每個人堅毅的眼神,是沒有允許你質問、嘻笑胡鬧的空間的。


那種不知是愛哪一國的「愛國心」,隨著日期將至,等著對決、大幹一場的態度,即使你心裡覺得不堪、困擾,在當下也不敢笑出來。




誠實為上策的時代終於來臨


對於先知恩賜的真正含義,我不甚了解,但如果未來有人再次公開發預言,我會繼續提筆。


這樣,將來我翻閱時,能夠檢視這些言論究竟是不誠實還是僅僅是專業上的不足。畢竟,人總應該有一技之長,而無節制地說話終將讓人討厭。


只是想記錄,此刻眼前看到的人,究竟是哪一種人。是與非,交由歷史去裁決。


像這篇文章一樣。我從2013年準備出國唸書時的 Pixnet 草稿,直等到現在已經轉換平台多年,才終於在 WordPress 終結,確定完稿,按了刊出。


每一場我見證的事件,大部分有對應的時間、日期與人名。但還是決定去識別化處理。


心想,既然已各自生活多年,無需苦苦相逼。後會有期。無期也沒關係。



還記得當時各種奇異現象的人,有幾個今天真的會看到這篇文章我不知道,也無法測量。


在人事已非的近二十年後,我只是想說:在那棟建築物裡的一切,其實此刻在世界各地,佈滿了見證人。


在這個高速網路,「上一秒我在臺灣發文下一秒你在瑞典留言」的跨螢幕時代,所有刪除都會留下記錄。


真的該好好想一想,面對會眾,我們要說的究竟是什麼。


因為就算仰仗著上帝之名,有些說錯的話,上帝還是救不了你。


而發掘真相的人,會傳遞下去。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場記憶與遺忘的戰爭。





文章最後,讓我再告訴你一個天大的秘密,剛剛辛苦讀完了一萬字,包你值回票價。


這句話,聽到算你賺到。


「今年,就是你人生最關鍵的一年!」


不信?


你先記著。以後就知道我的厲害了。






影像來源:Pixabay

0 comment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