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訓練一年心得總結:「別人是為了練成巨巨,我是為了活下去。」

by 柯智元
重量訓練



去年寫了一篇文章,講到自己如何用重量訓練來改變身體的狀況。


「別人重訓是為了練成巨巨,我重訓是為了活下去。」


這段話,是我當時寫在私人日記裡的自嘲。


這個長期實驗到最近大概屆滿一年。最初只是嘗試自問自答「如果完全不攝取高蛋白、乳清,也是有辦法增肌的嗎」這個健身前常有的基本問題。


現在也是時候來重新回顧,這一路上還發生了哪些轉變。留下一些記錄。


重量訓練



上面這張照片,是我以前的樣子。大概這個時間點的一年後,我開始重訓。


幾年前我在生病期間,最瘦時曾經低於49公斤。2022年開始重訓增肌,至今還沒有正式開始需要維時三個月的減脂課表。最近這幾週測量,大概已經可以穩定站上57公斤。穿衣服時很有感,肩膀與背肌比先前大一個尺寸。


這接近8公斤的體重,透過 Inbody,也不難對比判讀到:四肢都有很明顯變得緊實。以前是上下半身失衡(上半身肌肉量過少),現在有拉到全身四肢與軀幹比例處於正常範圍。


最令我驚訝的是,骨胳肌(傳說中人類最難增長的部分)也開始有了顯著提升。去年此時,我的骨骼肌重是 83.53%(低)現在成長到 91.76%(正常)。接下來要努力的目標,就是持續穩定增長。



重量訓練




可以怎麼做?



重訓與骨骼肌這件事情存在著複雜的糾葛。或說類似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培養的漫長等待。之所以很多人容易中途放棄,是因為它太像一種看似「無用且無望」的長期儲蓄。


比如,一個人類平均要在銀行戶頭,存超過20000塊這個分水嶺,身材的部分,肉眼才可以「稍稍看出成效」,而每次走進健身房,大概就只是「存入10塊錢」這樣子而已。


不能急躁也不用對自己生氣。因為人體有限制,努力再多,一天頂多也只是10塊錢,不會再更多,甚至有可能因為過度積極反而受傷,導致停練。所以在這個因人而異「度」的限制裡,只能盡量嘗試,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到了一定的進度,就迅速覺察,打完收工,不低於水平,也不躁進超負荷。回去一般生活,開始耐心等待身體超量恢復。等到幾天後,再來訓練。


何立安博士在 Podcast 裡常說:「不要高估一天所能達到的成就,也不要低估一年所能累積的效果。」


短期來看,這種看起來很廢很漫長的儲蓄,好像啥都沒發生,但你必須堅信一件事情——只要有用對的方式展開訓練,身體就不會是跟上一次走進健身房時是完全一樣的。


這種極緩慢的進步效率,有時候會帶給人不耐與痛苦。而我會這麼闡述我的發現:重訓是一種很好的心志磨練。如果是個長期主義者,就不會太定睛在眼前的一得一失,而是最終「你希望自己變成什麼樣子」。


沒有辦法以終為始,就很容易中離。我在健身房會一直遇到的男男女女,可以看得出來,他們身上都有「堅持」的剛毅性格。就算外貌看似柔弱,甚至玩世不恭(?)。這些人,各種性別、年齡跨度都有,學生、OL、白髮蒼蒼的夫妻,都可能在這個空間遇到。


之前的日記寫到,沒有幻想自己練成肌肉棒子(甚至不敢預期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有很明確的目標——增加全身的肌肉量。


這件事讓我知道,在眼前選項不多的狀況下,重訓值得一試——親自驗證科學所言是否經得起考驗。


去年閱讀了重訓的書籍與文獻,也看了不少運動科學相關的影片,發現重訓真的是經得起時間考驗,高效率的做法。所以在這個忙碌的現代生活,有了這番新體悟:為了活下去,人人都需要重訓。


這樣想令我舒坦。既然是每個人遲早都需要做的事,那我的優勢就只是「因為生病比別人趁早體悟」。早知道這個真相,所以就開始行動。沒有什麼「這個世界待我不公平」的掙扎。踏實做好該做的事:吃該吃的東西,做該做的訓練,固定在對的時間睡覺。如果這是人體奧秘裡,位格最高的「憲法」層級,那所有後續的事件,就當成偶發的行政命令或公告,盡量不跟這個大原則牴觸。意外發現,回覆邀約與回絕邀約,安排生活步調,下決定也變快了。



這一年也莫名發現,很多現代通勤族,因為久坐或久站導致腰酸背痛的問題,其實靠著正確的方式練習重訓,搭配瑜伽,身體出的小錯,或許可以有效循序解決。


每一週,我有重訓、5K慢跑、瑜伽,這幾項不同的課表反覆出現在一週的早晨期間。在每天正式打卡上班以前,至少要選擇一項完成,不能隨便交白卷。週末也是。因為在我的認知界定裡:訓練是訓練,上班是上班。不能因為週末想休息,就停止訓練。包括假日也一樣。除非痠痛、生病,不然這些習慣就是得「正常化」。跟我們每天起床後要先盥洗一樣自然。


可以怎麼想?



接下來可以分享心態面。如果沒有跟別人交流,我不會發現原來這一點我跟其他人存在著很不同的想法。


人生活到現在,從未挑戰過半馬或是路跑。這事情引起了朋友的好奇。因為路跑、鐵人三項,是近幾年在都市叢林裡非常盛行的活動,但從未看過我有什麼動向。


我告訴他,我堅信,要堅持一輩子的事,例如早起早睡、晨間訓練、飲食管理,漫長人生裡沒有什麼自拍打卡昭告天下的必要。因為那是每天的生活日常。不用靠著每天拍照「早安臺北」、「晚安臺北」,吸引他人反饋,來告訴自己這條路值得堅持走下去。就像沒有人覺得自己需要貼出刷牙洗臉的照片來獲得他人回應一樣(應該吧)。


想要做一輩子都能做的事情。只有現階段或是只有這一年才可以做的事情,我不太會考慮。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


選擇不斷做一件事情,應該是覺得它重要,而不是期待外人怎麼看你,鼓勵你。跟創作一樣。


真正會堅持下去的人,最不需要的東西,就是他人的鼓勵。


你會將一件事情一直做下去,是因為你深信耕耘終將收成。如果太需要別人的勉勵才能活,那如果外界對你的評語不如預期踴躍或正面,是否你就決議停止?


如果我們能先想清楚這些事,訓練(不只是重量訓練)才能有正確且長久的積極心態。身體是自己的,意志也是自己的。決定權應該拿回到自己手上,不要輕易交出去。因為你不確定別人會怎麼用這一項權力。


最有辦法專注、自律生活的人,也是一個懂得安頓自己的人。


我的身體條件不算頂好,從小到大不難發現,很多我做得到的事情,其實算是生理男性身體的平均標至低標。別人如果願意做,成效也許比我更卓越。最大的差別也許是,天賦異稟的人很迅速取得成效後,便嘎然而止。而我十年後,還一樣每天在做。


健康管理這種事,既不要小看自己,也不用把自己想得太了不起。該做好的事,每天穩穩做好。我想這是過去這一年教導我最寶貴的功課。



重量訓練這旅程,是無止盡的。如果你也好奇,躍躍欲試,我們改次再來實體聊聊吧。





影像來源:Pixabay


2 comments

You may also like

2 comments

文怡 2023 年 6 月 5 日 - 上午 10:57

我來~
「別人練空瑜是為了當仙女,我是為了當猴子」

柯智元 2024 年 1 月 17 日 - 上午 8:40

笑死XDDDDD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