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與事業

by 柯智元
愛情 事業 選擇



關於事業,對於他人,對於自己,很常用職業運動來類比、想像。


身為職業球員,透過選秀,加入一支NBA籃球隊,「決定成為一位更好的球員」本來就該是目標。


球隊之間的關係,偶爾有合作,也有競爭。


走上職業運動這條路,敬業、自律訓練,一上場就當個值得信任的好隊友,在團隊合作的時代,想要行走江湖幾十年,最低標的心態,大概也是這樣。


有一天,當你決定不再為這個球隊效力,準備轉隊,新球隊總管、教練團,備著滿滿的資料,看你的角度,依然是「這人是不是個夠格的球員」、「他適合為我們這個體系打球嗎」。尤其是一些數據不會顯示出來的小秘密,他們特別有興趣。


比如,你的攻守數據不亮眼,但只要你在場上,球隊勝率就高,表示你一直默默做對很多事情,可能是走位,可能是傳導,也可能是製造對方攻守上的麻煩。


這些小資訊是「籃球智商」,是吸引資深球迷特別喜歡某幾位綠葉球員的關鍵點。


球探報告最後會演算出:如果你在場上,跟其他球隊交手,那些隊伍,跟你完全同樣位置的人,你是會被針對打點,還是強到可以一虐多,某些時候對方需要出動兩位職業球員在場上看管你。


球場很現實,也很殘酷。


強不強,對球隊有沒有實際用處,打一場就知道,嘴砲無用。


因此,找一個可以發揮能力的球隊,是「個人議題」;這人每次登場,可以不斷製造勝場,是「球隊觀點」。


UA 的文案說:You are the sum of your training.


(照翻是:你就是自己訓練的總和/我則喜歡翻成:你就是自己訓練的產物。)


我們如果是一起來打球的,球隊的目標就是贏下總冠軍。


去到其他球隊,要努力的目標也是一樣。別人願意給你高薪,也不是請你來玩的,要的是你的實際產出:要嘛勝場數,要嘛是招募其他球員的活招牌,要嘛是買票進場的觀眾人氣。


球隊設定你是先發主力,還是輔佐者,都可以。


不論哪一種角色,在最後奪下金盃前,用噴漆畫下的十六個叉叉(意謂十六場勝利),每位球員都有可能會是某幾場的重要逆轉關鍵。


就算正在為不同的球隊效力,英雄也會惜英雄。


狀態差異太大的,就算在同隊,也可能會被淘汰,打完這一季,下一季被裁掉、下放。


有人很尊敬你,當然,也會有人很輕視你。


而套句作家王爾德所說:「世上有件事比被閒言閒語更糟,那就是不被任何人談論。」


事業有很多種,我們每時每刻都在輸出,也在接受同儕評估。聯盟外,也有很多人正在默默看著我們打球。


當然,也有可能你在你的領域拚死拚活,同溫層外,很多人真的沒打算理會你。




愛情之外


曾經以為有愛情就萬事美好的人,有一天,或許會因為對自己的未來、目標沒有要求,最後,連心愛的人也留不住。


專業上,你不夠強,不一定是你的錯。但你沒有想要變強,反而放任自己軟爛,這倒是自己該負起責任的事了。


有些人無法與你同行,或許,是因為在你身上,他/她完全看不到自己的未來。


某位女性友人今年曾經開過一個朋友圈內的討論串,論到怎樣的男生對方不會喜歡。


記得當時一路滑著看下來,很有趣。有不少人的觀察,具體,畫面感十足。甚至有些觀點我身為男生,其實很贊同。


想起之前,曾經看過一個女生分享,概念類似「女人最大的錯誤,就是為最愛的男人放棄了事業」。


她的觀察是:當一個人沒有了事業,也就不再有魅力,因為她相信「男人永遠欣賞有自我追求的女人」。


不敢代表其他異性戀男性,我個人是認同這句話的。


有限的生命經驗,觀察的心得是:一個立定心志,設定目標的人,跟一個沒有立定心志,未來也不打算設定目標的人,要談一場可長可久的感情,確實有難度。


常態來說,當朋友或許還行,但要經營穩定的伴侶關係,或許還有努力的空間。


當然,如果兩個人都是沒打算為自己的未來幹嘛的人,倒也是很適合。既然決心攜手,不如就一起找。


而這條道路上,就沒有「誰要誰上進一點,跑快一點」的實際相處問題。只要另一半覺得好就好。關係夠穩固,對外不在意,就可以永保安康。


但只要有一方長久不在那個狀態,而有一方卻很在意,其實對關係的經營,拉遠時間線來看,是內耗的。這事只要有一方沒有徹底意識,那很難講到對方懂。這也會是一個很深,難以拆除的導火線。


時間推拉,要嘛硬走,要嘛擱置。硬是為了某些原因結了婚,也有蠻高的機率以離婚收場。


有些東西,你可以學;但有些事情,你無權管轄,也無法教。


若回到企圖心的事業追求,馬刺的總教練 Gregg Popovich 曾經這麼描繪逆境:「要評判我們是怎樣的人,就看我們對那些未能如願的事情是如何做出反應。」


有目標的人,看到彼此會有默契,知道有某件事情可以相互鼓勵,不論最終是成是敗,各自回首,都比較清楚自己在幹嘛。


包括受了苦,卻知道自己為何而受苦;或是熬過來的甜,也知道自己堅持了什麼,才終於嚐到這份甜。



尋找 與 成為




前幾天,退隱山林的吳岳老師受邀來公司分享。他說自己的女兒33歲,他很早就告訴她,這一生,不奢求她功成名就,只希望她成為一位溫暖、感恩、知足的人。


離開前,他送給我們一份他自己從《格言聯璧》整理的句子,並且標出頁碼,希望我們這個年輕團隊在遇到某些關卡時,給自己一點喘息空間,去翻一翻,再做決定。


「以前去給大企業家演講,或是跟大老闆們碰面,有時候感覺很對牛彈琴,非常沒成就感。你們年輕,還有機會。」


最後,談到他的愛情觀


他認為愛情走到最後,很像是長久的友情


人們找伴侶的標準,應該找自己的好朋友。


因為當有一天,你醒過來,結婚多年了,對方年輕貌美的面容變成滿滿的老人斑,年輕時彼此乾柴烈火的感覺也早已消失了,至少你們還會是有話聊的好朋友。


這就是「好朋友」帶給你人生旅程尾端的最終紅利。


身為曾經是補教界每年至少有一萬名學生的老師,他笑說,會說出這些話(包括在 Youtube 發佈的那些影片)都是一個個真實、切身的慘痛經驗。


我想起以前高中時期,在課堂上聽他說的話。


「人生是道場,你每天活著其實都在修行。你不用死後才上天堂,也不會死後才下地獄。此時此地,走錯一步,想錯一步,你就活在地獄。」


一念之間,是佛是魔,相隔不遠。


事業的道路,還是愛情的路途,命運之神的輪盤,從來不曾對我們心軟。


成之在天的事情,凡人難以置喙。


而有些決定,我們只能在心底深處先做好,等待時間的帷幕揭開。

平面攝影:柯智元

0 comment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