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型組織裡工作是什麼樣子?

by 柯智元
學習性組織



前一篇文章談了自己的奇異經歷,這一篇來多講點學習型組織的實際操作面。


比較不會談到這樣的系統如何規劃或運作的,而是從使用者體驗中直接反饋給讀者,身處這樣的組織文化看到、體驗到了什麼。




「智元,你是不是一直很想拍紀錄片?」


會議室。2020年,接近聖誕節。


我和執行長郭佑,兩個人靜靜圍在一張桌子喝鮮奶。


在別的公司,這個場景應該是喝咖啡吧。我想。


「呃是的。我想幫酪農業多拍一些紀錄片,但是現階段,可能已經達到我的天花板了。」


郭佑靜靜看著我,若有所思。


「現在⋯⋯我有點難找到其他方法去突破了。」


聽完我的自白,他低了一下頭,幾秒後,慎重地開了口。


「我有一位朋友是很厲害的金鐘獎導演,專門拍紀錄片。他叫游志聖。如果把你送到那邊去學習,你會有意願嗎?」


受寵若驚。


當下表示如果志聖導演本人不會覺得困擾就好,我當然有意願跟在他身旁學習。


「好,先這麼說定了。我再幫你們敲個碰面時間。」


走出會議室,他隨後拿起電話,聯繫了志聖導演。


就這樣,我展開了一趟新奇又未知的難忘旅程。


在隔年報名新北市紀錄片獎,我拍出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紀錄短片《通道》,從此開啟了我奇特的導演生涯


一年裡,那個短片的製作過程,志聖導演是《通道》全片的技術顧問。從來沒想過一位菜鳥可以有這麼強大的導師指點迷津。



學習性組織

圖片說明:2023年五月,拍攝政大雄鷹收工照(志聖導演為身著綠衣者)




學習型組織:跳板與黑板



在鮮乳坊內部轉換跑道,是一些夥伴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到了某個生命階段後會考慮的事情


公司是一個學習型組織,一向鼓勵大家各方嘗試。


如果你有意願,可以找自己的組長談,同時如果公司也有需求,只要時間與資源正好對得上,說不定會促成你們雙方共同開啟另一條新跑道的機會。


回想從英國返台加入這個團隊時,那一年我29歲。總覺得人在30歲正負3歲的階段,經常會處於一種飄忽不定、跌宕起伏的階段。我們當時有不少夥伴是在這個年紀加入鮮乳坊,甚至這是有些夥伴人生的第一份正職工作。


如果在工作的這段時間,找到自己有興趣更深入的東西,鮮乳坊會鼓勵夥伴接受挑戰。


平時若是習慣自主學習、進修的,在外面有看到想上的課,或是覺得有不錯的書,都可以引薦給公司。這是我們的日常。


有句我忘了從哪裡聽來的話,很喜歡。


「現實人生是一場可以翻書的考試。」


學習性組織



公司有自己的鮮乳坊圖書館,還建置了很厲害的書目管理租借系統,一目瞭然。可以幫助想要自修的你,工作之餘,還能夠借書回家閱讀。


這樣可以保有透過閱讀接觸其他領域的可能。


在鮮乳坊,只要你知道如何管理時間,這邊有很多社團(如羽球社、籃球社、登山社、有氧社)也有許多隨揪隨走的運動、聚會,讓你增廣見聞。(登山社甚至還很有實踐力,相約去爬嘉明湖)


學習性組織



現在的我,和志聖導演的紀錄片團隊,天南地北,上山下海拍攝。


從工作室的專案任務裡練習基本功之餘,我還是會盡可能繼續完成公司的內部創作,比如公司的年度回顧影片(而且還有越做越長,內容越多元的趨勢)。


「週三是我們固定會開會的日子,每兩週,希望你那一天可以固定回來,和大家一起參加會議,也比較知道現在的公司進度,還有我們目前遇到的狀況,方便未來接軌。」


「好啊,當然沒問題。我就算在外地還是會盡量趕回來。」


這是和阿嘉最初的約定。


這個特別的學習過程,因為公司創辦人的實際支持,帶給我這位每兩週回來一次公司的練習生,極大的安全感。


多元開放、理解包容、內在支持,這些看起來抽象又高大的詞彙,在鮮乳坊具體展現出來,原來是這個樣子。



學習性組織



共好——每個人都有收穫



綽號「媽祖婆」的鮮乳坊共同創辦人曉灣,曾經講過:「所謂共好,應該是你好,我也好。」

如果只有單方對公司好,而對夥伴的職涯不一定有幫助,那就沒有達到共好。

雙方都感覺自己「有收穫」,這個決定才是幫助兩邊都一起成長的好決定。

轉換跑道在鮮乳坊,經常是很正面看待的。

這是斜槓的時代。拜網路科技之賜,許多技能的進入標準、理解門檻,不斷降低。

如果發掘了自己未來想努力的方向,同時也符合公司需求,鮮乳坊的夥伴會力挺你到底。

我們也有夥伴自發性開辦的研討會、讀書會(想起來這群人真的好上進),也許這是我真實感受過的「學習型組織」的另一種魅力吧。




本文同步刊載於 鮮乳坊。

感謝 黃瓜、+0 圖片支援

0 comment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