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國家

by 柯智元



正好呼應前幾天的發文,也來貼則影片。


燦爛時光會客室,這個節目的主持人,是公民影音紀錄資料庫(簡稱公庫)的主要負責人——管中祥教授。他在三月初有一集跟邱毓斌教授討論到臺灣社運團體長期與民進黨政府的關係。有淺談一些臺灣歷史。


這集很值得長期憂心臺灣前景的觀眾,一起來思考裡面談到的幾個問題。


管談到,在臺灣的選舉軸心,長期看下來,不外乎兩個重點:


發大財 或是 亡國感。


關於國家,邱教授進一步談到該怎麼去因應「亡國感」這種長期困擾著臺灣人的東西。




國家內力:對抗分化的最佳策略


現階段常看到的輿論風向是:先鞏固領導中心,不計一切代價去支持,其他再說。我覺得可以呼應今日的是,從去年年底前,選舉時期的延伸,到上一篇文章我談到的「中共同路人」思想審查糾察隊。


邱對這個現象是憂心的。他舉出歐洲民粹主義,之所以被外界找到槓桿強力崛起,是這個途徑背後的潛在風險。簡言之,那群感到不公平,被放棄,被甩開,被憤怒帶著走的人,容易被外力收買,進而反動員。這將足以非常有效地進一步透過既有的遊戲規則,成功進一步分化臺灣的內部社會。


最有效果的分化手段,就是玩透民主遊戲規則——用我們自己的手,從內而外,毀掉我們自己。


邱教授相信,克服亡國感最好的方式,就是:真的讓臺灣變成一個更好的社會。


一個更公平的社會,更好的社會。未來當臺灣遭遇極權國家想要併吞,這樣的健全體態,足以造成它吞嚥困難。從裡面長起來的東西,最難拔除。至少,要吃下去,代價一定是高的。


我想,這如果成為臺灣人內心不變的意志,將能夠陪我們度過許多爭執、困境的漫漫長夜。


管進一步延伸,他觀察,亡國感之所以可以被操作,是因為人民長期內心的自卑:先輕視自己的優勢,因此恐懼敵人的攻擊。任何形式的害怕,是會相互傳染與被放大的。


而臺灣這個自由、民主的公民社會,該怎樣讓我們的體質調整到足以對抗這些壓力,讓我們絕大多數的體內有抗體。這些思考,目前仍舊不夠完善。缺乏這些基礎的心理建設,最糟的結果,是臺灣無法有效成為一個集體。而這是我們被攻陷的基礎。當外敵想要入侵、分化,會變得相對容易。


邱教授也談到,他看待社運的夥伴進入政府部門或是體制內工作,一向是正向、鼓勵的,因為這個社會需要往更好的方向帶,如果這始終是那群夥伴的信念,他會祝福,也樂觀其成。


臺灣主權,與臺灣要變成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這兩者,在邱教授眼中看來,是一體的。不可分割的。


「我就是只有現在這樣子。其他不能談。」


這種今天我們從許多傳統支持者身上看到的消極態度,當有些族群希望開啟討論,卻被強迫硬壓下這股氣,這種溝通上的不耐,甚至有些會變質,直接轉換成過度兇悍的護主攻擊,是臺灣今後在面對公共議題,要極力去克制、避免的。因為它反而更會讓我們最害怕的事情發生。


這一集已經發佈三個月了,卻始終在我的腦海,久久沒有散去。


為了打完這篇文章,又重複看了三次。可真算是我今年燦爛時光會客室的單元中,印象最深刻的一集。





平面攝影:柯智元

0 comment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