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從不參與賭博的人,任何形式的賭博都不沾。
與其說是因為無趣,不如說是因為清醒。
有時候可能顯得很惱人,比如,當朋友們興高采烈地猜新生兒的體重,我卻只是微笑,心裡偷偷在手機上亂猜一個數字,現實裡卻堅持不下注。
大部分參與比賽的人,他們體驗到的結果大多是輸的。也因此身為贏家,僥倖獲得勝利的滋味才這麼爽。
但你再進一步問:「我想贏,不想虧錢,請教我該怎麼付出努力?」
這題連贏的人也無法告訴你,因為他們真不知道,這完全是隨機決定。(除非你各方、全面下注,如果銀彈足夠的話)
而我的原則是:如果一件事情本質上沒有辦法努力,那就是賭。
我所謂的「不賭」,是建基在這個信仰之上。
從小到大,我對彩票、樂透,甚至朋友之間半開玩笑互嗆某件事說要「押注對賭」,這類「先投注再等揭曉」的運氣遊戲,我始終敬謝不敏。
我沒有小賭怡情的心情,因為那不是我的人生動力。
一向有意識地刻意避開所有相關的事物,到周圍人覺得匪夷所思的地步。
即使進了職場,每年參加公司年終摸彩活動,我也只對現金獎感興趣——那些抽到的家電用品,不是用不上,就是徒增麻煩,甚至到達一定金額還得報稅。
摸彩這種活動,用我的話來說,就是「一場很大機率拿到你不想要的東西的遊戲」。
說實話,我連交換禮物都不喜歡。雖然不用報稅,但換來的多半是些無用之物。
與其靠運氣賺取,還不如自己買。
親自挑選符合需求的耳機、螢幕或筋膜槍,至少可以滿足自己的品味和實際需求。連顏色我也要選自己適合的。
我是個物慾偏低的人。只要現有的東西還能用就不輕易更換。
如果真得買新品,我會花時間做功課,最後挑選一個真正需要的東西。
至於交換禮物拿到的,往往要不是積灰,就是得煩惱如何賣掉。光想到這些,我就頭疼不已。
因為我的人生哲學是——只有我最知道自己在找什麼東西。
另一個相襯的原則是:莫打擾——造成彼此不開心的活動,盡量避免。
交換禮物大會隨機分配到的禮物呢,不是積灰塵,就是得動腦筋怎麼善後。
參加完這類活動,我很少是帶著好心情的。
有時甚至想:能不能立個法,禁止職場摸彩和交換禮物?至少設個「退出機制」,讓不想參加的人有個正當理由旁觀。
如果我的籤永遠只參加現金獎,倒也完全沒問題。
這樣就不會有人硬塞一堆無用的東西給我,還要我為此付出金錢和精力處理。
這些大家玩得很開心的遊戲,有時候私下對我來說蠻痛苦的。
因為只感到資源的浪費——錯誤的東西始終交到「其實用不到」的人身上。
當下主辦方會善意地說如果用不到就拿去賣,或是放上網兜售賺一筆,但如果抽到的東西是連賣都賣不出去的,還是得先繳一筆稅。
若某位朋友見狀,趁你病要你命,想用砍到見骨的價格買走,你會見識到人性很黑暗的那一面。
我也見過這種衝突,雙方後來心裡的疙瘩難以化解。
或許是因為從小就缺乏偏財運,我早就明白一個道理:這世上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都應該假設必須靠努力賺來,而不是寄望於運氣。
一個人活著,得學會一點財務常識,懂得如何規劃金錢、認識投資。
即使不做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最基本,也不該去做期望值為負的事情。
我見過太多人因為錯誤的投資選擇,把運氣贏來的錢,憑實力輸回去。
他們留不住財富,卻對金錢有更深的執念,總以「再拚一次」來慰藉自己。
「衝了!人生就賭這一把。要嘛全有要嘛全無。」
對我來說,這種想法是不科學的。
看在穩健投資,長期、緩慢累積財富的人眼中,all-in 心態是要盡量避免的。
撇除摸彩、交換禮物場合,再來聊聊人們趨之若鶩走進投注站「簽號碼」這檔事吧。
年節將至,「春節開運」話題也開始登場了。
玩大樂透、買刮刮樂……這些事情在親友的熱情感染下,似乎也都成了一般人年味的一部分。
但對我來說,這些不過是期望值為負的遊戲,換句話說,你花出去的錢,從統計上來看,大多拿不回來。
如果你極度富有,丟幾張千元大鈔進水溝,也許眼睛眨都不眨,但我們都很清楚,自己距離富裕階級還有很長的努力距離。
那決心玩這場遊戲,圖的又是什麼呢?
這話說出來很掃興,所以我一般不在公開場合「發表高論」,免得別人覺得在潑冷水、解嗨。
畢竟,誰不希望在新年圖個好兆頭呢?
然而,當這些「運氣遊戲」從小範圍的娛樂,變成了某些人「從此改變命運」的期望,就不得不多說兩句了。
為何不賭?來聊聊數學吧
過去,我遇到過不少所謂「投資小錢換大錢」的誘人提案,或者一些朋友向我熱情推薦「保證賺錢的投資方向」。
這種情況下,我很大概率微笑點頭,禮貌聽完,左耳進右耳出。
因為腦子裡始終掛著一句洪亮的警語:「如果我想變有錢,只要做好一件事——永遠不要把錢交到別人手上。」
這句話請默寫三次。尤其當有「好消息」臨到你,說「唯獨只告訴你」的時候,請再拿出來默寫三十次。
謹記這句話,幾乎可以讓你避開所有短期致富、財富自由的詐騙場合。
但樂透呢?這個要投的錢感覺少很多耶,不玩嗎?
是的,對我來說,心態是一樣的。
甚至它能夠讓你用上的「努力程度」更低。
買樂透本質上就是一場極度簡單的數學問題。
怎麼說?假設你學生時代做選擇題(單選),四選一的命中率是 25%。如果有基本知識或運氣好一點,你至少能猜對幾題。
大量的四分之一,全部選完,你有猜上台大嗎?
當時沒有,為什麼這次會不一樣?
再來,四分之一給你選,你選不到,如果再把這些選擇題的命中率,降到 1300萬分之一,而且題目難度提升到超越你的知識範圍,你還指望自己能猜中嗎?
對我而言,「毫無努力痕跡」正是「賭」的真實樣貌。
完全隨機,完全重分配。參與的人,絲毫沒有可以「施上力」的成分。
現實是,就算把樂透的所有小獎都算進去,槓龜機率仍高達 97%。
97% 的槓龜機率是什麼概念?
這個數字聽起來可能抽象,那麼我們換個具體例子。
NBA史上最強的球隊是金州勇士,他們在2015–16賽季的勝率高達 89%(82場比賽拿下73勝)。
傳說中的73勝。可想而知,這是一支難以打敗的隊伍。
而樂透的槓龜機率卻比勇士的勝率還高。
換句話說,你輸掉的可能性,比面對史上最強球隊還要更大。
你說自己沒意願組一支能打敗勇士的隊伍,卻願意投入一個比這更難取勝的遊戲?這邏輯我真的看不懂。
當數字擺在面前,我始終難以理解,為什麼有人能無視這一切,甚至 all-in,期待有朝一日能翻盤?
面對錢,我始終堅持,要保持理性。面對看似「發財機會」的金光閃閃,你的態度要照舊,不能動搖。
有人為了合理化自己買樂透的行為,甚至說這是一種「做公益」。
對我來說,真正的善事應該是直接支持那些值得信任的媒體、基金會或公民團體。
自己每月定期定額捐款,並不期待因此致富,只是希望能為建立一個更公平、更美好的社會貢獻一點力量。
至於那些運動彩票打著「做公益」的名義,說白了,不過是為了讓輸錢的人心裡稍微好受一點罷了。
《天橋下的魔術師》有這麼一句話:「不是你的,終究不是你的。」
人很難違抗命運,就像無法輕易改變自己的體內基因。
如果真的想幫助別人,那就直接去幫,而不是用「先賭一把,沒贏再捐款」的方式。
這樣的行為聽起來不僅荒唐,還像是在為自己輸錢找藉口。
要玩就玩,要幫就幫。兩者不要混為一談。
至少我這麼認為。
100% 堅守原則,要比 98% 來得容易。
如果你不越界,個人道德界線的力量將非常強大。
但是,如果你用好理由說服自己,那就成了一個沒有原則的人,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 節錄自 Clayton Christensen《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
幻夢
前幾天聽台通,那一集找了刑警來談詐騙,我才發覺:這個時代,太多人被快速致富的故事吸引。
因為我從來不相信會有人會把致富秘訣告訴我這件事,所以才會意外「相信的人竟然這麼多」。
詐騙的腳本有很多種,只是你還沒遇過你會上鉤的,我認同。
但我們能不能也堅持一個原則:「感謝你的資訊,但我沒錢。」
貪念,就像人在情緒高漲時吞下的一帖猛藥,來得快,後勁卻傷身。
我相信的真理,說出來可能很老套,但實踐起來卻從來不後悔。
「人要致富,最重要的秘訣只有一個:拿回理性,付出努力,踏實走好每一步。」
與其把時間和金錢浪費在那些毫無根據的投資或博彩上,不如專注於真正有價值的事物,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為自己的未來打下穩固的基礎。
最後想說,這世界上可能有無數人都在等待自己的偏財運降臨,但以我所見,真正能改變命運的,是那些不等待、不寄望於運氣的人。
理性和努力,才是你手中最強大的武器。
當你專注於有價值的事物,偏財運也許不會來,但「踏實致富」的路,卻會越走越寬。
所以,別再幻想那些快速致富的捷徑了,這個世界沒那麼簡單,但也沒那麼絕望——你比你想像得更有本事。
守住這份理性和信念吧。當任何人試圖以高昂回報誘惑你交出鈔票時,淡淡一笑,然後轉身離去。
Daniel Kahneman 認為:「你永遠可以比你以為的,要更加快樂。」
這些遊戲的結局裡,確實會有頭獎得主,但那個人從來不會是你,也不需要是你。
因為你的價值,早已超越那些用運氣賭來的短暫夢境。
當你接受這個事實的那一刻,你會發現,真正的自由和力量,早已在你手中。
—
影像來源:Canvas